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濟,濟濟,月旦 ,瘡痍,濟事,不濟,心頭,眉頭,體面,不濟事,一介不取,支支吾吾,支支喳喳,濟濟盈盈





賀梅嶺傭壽(憶去年祝壽景況)
小春十日,爲足下懸弧令旦。回憶去年,歌徵《金縷》,酒泛紅螺,諸同人濟濟盈盈,如集蓬壺仙侶。今以關山遠隔,未克趨陪,惟有遙頌九如,臨風拜手耳。

六曰星期日晴早遊盧浮宮,琳瑯滿目。


琳瑯,美玉。琳瑯滿目形容滿眼所見都是珍美的東西。如:「這家古董店的貨色齊全,真是琳琅滿目,叫人愛不釋手。」亦作「琳琅滿目」。


形容充滿視野。南朝梁˙吳均˙答柳惲詩:「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

荊,灌木。榛,叢樹。滿目荊榛比喻環境淒涼荒蕪。舊五代史˙卷六十三˙唐書˙張全義傳:「初,蔡賊孫儒﹑諸葛爽爭據洛陽,迭相攻伐,七八年間,都城灰燼,滿目荊榛。」


. 瘡痍
注音一式 ㄔㄨㄤ |ˊ
漢語拼音 chu  y 注音二式 chu ng y
創傷、傷痕。抱朴子˙外篇˙自敘:「弟與我同冒矢石,瘡痍周身,傷失右眼。」亦作「創夷」。
比喻災害或戰亂後民生凋敝的情形。唐˙杜甫˙雷詩:「故老仰面啼,瘡痍向誰數。」唐˙韓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會聯句:「天子憫瘡痍,將軍禁鹵掠。」亦作「創夷」。



濟事
注音一式 ㄐ|ˋ ㄕˋ
漢語拼音 j  sh 注音二式 j  sh
有益於事。指能成事。左傳˙成公六年:「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幾十兩銀子濟事。我竟給你一百兩銀子,你拿過去教班子。」

1. 不濟事
注音一式 ㄅㄨˋ ㄐ|ˋ ㄕˋ
漢語拼音 b  j  sh 注音二式 b  j  sh
對事物的衰敗﹑不支等情況表示失望無奈的用語。如:「對這麼大的水災,到這麼少的補助是不濟事的。」
不中用。儒林外史˙第四十回:「看見父親病重,他衣不解帶,伏伺十餘日,眼見得是不濟事。」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你快家去罷!你們老奶奶子不濟事兒咧!」
成不了事。北齊書˙卷二十一˙高乾傳:「高都督純將漢兒,恐不濟事。」水滸傳˙第十一回:「眼見得又不濟事。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別處去尋個所在。」

. 不濟
 注音一式 ㄅㄨˋ ㄐ|ˋ
 漢語拼音 b  j   注音二式 b  j 
事情不成功。左傳˙僖公九年:「不濟,則以死繼之。」
無補於事。如:「到現在支援才到,對大局已不濟事。」
不中用。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西遊記˙第十五回:「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著行李,坐到老罷!」
不夠﹑不足。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李嚴因軍糧不濟,怕丞相見罪,故發書取回,卻又妄奏天子,遮飾己過。」
不如。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每年都不肯賞些體面,用了晚飯過去,果然我們就不濟鳳丫頭不成?」

一介不取
注音一式 | ㄐ|ㄝˋ ㄅㄨˋ ㄑㄩˇ
漢語拼音 y  ji  b  q 注音二式 y  ji  b  chi
一分一毫也不苟取。語本孟子˙萬章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後用以形容人的操守清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他窮到擺測字攤時,還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來,也就可想了。」



 月旦
注音一式 ㄩㄝˋ ㄉㄢˋ
漢語拼音 yu  d 注音二式 yu  d
相似詞 批評、品評 相反詞 
每月初一。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常以月旦祓龜,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龜而遂之,若常以為祖。」
品評人物。見「月旦評」條。晉書˙卷六十二˙祖逖傳:「曰:『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漢代許劭好品評人物,每月變更評論品題,稱為「月旦」。見後漢書˙卷六十八˙許劭傳。後用以泛稱品評人物。唐˙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至於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縱有月旦評,未能天下知。」亦稱為「月旦」。


維基大典:維基爾雅/冣

文出維基大典
往: ,
  • (漢語拼音)jù
  • (倉頡碼)BSJE
  • 【集韻】【韻會】𠀤從遇切,音埾。
  • 【說文】冣从冖从取。積也。
  • 【徐曰】古以聚物之聚爲冣,上必有覆冒之也。今借作最,誤。

[]

  • 《康熙字典》



1. 拮
注音一式 ㄐ|ㄝˊ ㄐㄩ
漢語拼音 ji  j 注音二式 ji  ji
相似詞  窘迫 相反詞  富裕、寬裕、裕如
辛勞操持。詩經˙豳風˙鴟鴞:「予手拮,予所捋荼。」
境況窘迫,尤指經濟困難而言。紅樓夢˙第一一四回:「手頭不濟,諸事拮。」


. 手頭
 注音一式 ㄕㄡˇ ㄊㄡˊ
 漢語拼音 sh u t u  注音二式 sh u t u
身邊。水滸傳˙第一回:「再有一個玉龍筆架,也是這個匠人一手做的,卻不在手頭。」
手中所有。指個人經濟狀況。喻世明言˙卷二十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不瞞你說,兩日不曾做得生意,手頭艱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手頭用來用去的,只是那散碎銀子。若是二兩塊頭好銀,便存著不動。」
日常所用。如:「手頭字」。
親身、切近。朱子全書˙卷十六˙論語七˙太宰問於子貢章:「聖人事事從手頭更歷過來,所以都曉得。」


 6. 心頭
 注音一式 ㄒ|ㄣ ㄊㄡˊ
 漢語拼音 x n t u  注音二式 sh n t u
心裡。唐˙李山甫˙山中寄梁判官詩:「更無塵事心頭起,還有詩情象外來。」文明小史˙第十九回:「此時他四個眼花撩亂,也分不出老的、少的,但覺心頭畢拍畢拍跳個不止。」


 1. 眉頭
 注音一式 ㄇㄟˊ ㄊㄡˊ
 漢語拼音 m i t u  注音二式 m i t u
眉間。唐˙姚揆˙穎川客舍詩:「鄉夢有時生枕上,客情終日在眉頭。」初刻拍案驚奇˙卷三:「老婆子蹙著眉頭道:『是有一個媳婦,賽得過男子,儘掙得家住。』」

 119. 支支吾吾
 注音一式 ㄓ ㄓ ㄨˊ ㄨˊ
 漢語拼音 zh  zh  w  w   注音二式 j  j  w  w 
說話含混不清,搪塞了事。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怎麼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118. 支支喳喳
 注音一式 ㄓ ㄓ ㄓㄚ ㄓㄚ
 漢語拼音 zh  zh  zh  zh   注音二式 j  j  j  j 
吵雜喧鬧的聲音。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裡邊便是一個十八九歲婦人,梳著下路綹髻,穿著一件寶藍紗大領披風,在裡面支支喳喳的嚷。」

90.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7






過河、渡河。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救助。如:「救濟」、「濟助」、「濟弱扶傾」、「劫富濟貧」、「緩不濟急」。



助益。如:「無濟於事」。


ㄐ|ˇ j(05413)

 唯有德者能以寬福民, 其次莫如猛(其次莫如嚴厲)。 夫火烈,民 ... 政寬則民慢(怠慢), 慢則糾之以猛(嚴厲);猛則民殘(受到傷害), 殘則施之以寬(寬大)。寬以濟猛, ...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从水,齊聲。”
注音
釋義
(一)ji3《廣韻》子禮切,上薺精。脂部。 (1) 古水名。1.漢名濟水,隋改稱白溝,唐宋時復名濟水,元明時名泲水,清代叫泲河,今名午河。源出河北省贊皇山,北流經贊皇縣南,又東折經高邑縣南,經柏鄉 縣入寧晉泊。《說文‧水部》:“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漢書‧地理志上》:“常山郡,縣十八:……房子(縣),贊皇山,(石)濟水所出, 東至廮陶入泜。”王先謙補注:“廮陶,鉅鹿縣。《一統志》:‘水出贊皇山,流逕高邑縣南二里,又東逕柏鄉縣北合槐河。”按:後入臨晉泊。2.古四瀆之一。 《周禮‧夏官‧職方氏》、《漢書‧地理志上》、《說文‧水部》字作“泲”,他書作“濟”。包括黃河北南二水流。《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 河。”孔穎達疏:“《地理志》云:濟水出河東垣縣王屋山,東南至河內武德縣入河。”這是黃河以北水段。《禹貢》又云:“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 菏,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這是黃河以南水段。《左傳‧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自洮以南,東傳于濟,盡曹地也。”杜預注:“濟水自熒陽東過魯之 西,至樂安入海。” (2)州名。1.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東省聊城東南的碻磝城,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高唐、茌平、聊城、東阿、肥城、陽穀、壽張、鄆 城、鄄城、禹城等縣地。隋開皇初廢。唐武德四年復置,轄境縮小。天寶十三年,州城為河所陷,遂廢入鄆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二‧濟南府》:“盧 城,春秋時齊邑……漢置盧縣。”“後魏兼置濟州,隋初郡廢州存。大業初,復曰濟北郡,唐仍為濟州。天寶初,曰濟陽郡,皆治盧縣。”2.五代周 置,在今山東省鉅野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四‧兗州府下》:“(濟寧州)鉅野縣,古大野地,漢置鉅野縣,屬山陽郡,後漢因之……晉屬高平國,劉 宋因之,後魏屬任城郡,北齊廢,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鄆州。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治此。”“五代周置濟州於此。”3.金置,今吉林省農安縣。《金史‧地理 志上》:“隆州,古扶餘之地,遼太祖時,有黃龍見,遂名黃龍府。天眷三年,改為濟州,以太祖來攻城時大軍徑涉,不假舟楫之祥也。”
(3)“转鄄齊”。過濾。《齊民要術‧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用方麴五斤,細剉,以流水三斗五升,漬之再宿。炊米四斗,冷,酘之。令得七斗汁。凡三 酘。濟令清。又炊一斗米酘酒中,攪令和解,封。四五日,黍浮,縹色上,便可飲矣。”繆啟愉校釋:“《廣雅》:‘转鄄齊,漉也。’……所謂‘濟令清’,就是 ‘漉出槽’。”
(4)通“擠”。排斥,廢棄。《方言》卷十三:“濟,滅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濟,栏借為擠。”《國語‧晉語四》:“黃帝以姬水成,炎 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韋昭注:“濟,當為擠。擠,滅也。”《管子‧大匡》:“受君令而不改,奉 所立而不濟,是吾義也。”郭沫若等集校引孫蜀丞曰:“《方言》:‘濟,滅也。’滅、廢義近。”
(5)姓。《廣韻‧薺韻》:“濟,姓,出《姓苑》,襄城人也。”《通志‧氏族略三》:“濟氏,以所居近濟水,故以為氏。襄陽有此姓。見《姓苑》。”
(二)ji4《廣韻》子計切,去霽精。脂部。 (1)渡過。《廣韻‧霽韻》:“濟,渡也。”《書‧盤庚中》:“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孔傳:“言不徙之害,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敗其所載物。”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朱德《游閩江》:“老小同舟歡共濟,諄諄細語話家仇。” (2)渡口。《詩‧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鄭玄箋:“匏葉苦而渡處深。”晉陸雲《答兄平原》:“南津有絕濟,北渚無河梁。”《北史‧傅永傳》:“火既競起,不能記其本濟,遂望永所置火爭渡。”
(3)越過;度過。《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西濟關谷,或降或升。”明張居正《答奉常陸五臺論治體用剛》:“僕日夜引領望丈之一至者,以丈素有超世之識,知僕所以肩鉅承艱之心,為能疏附後先,以共濟艱危也。”
(4)通“躋”。登上;到達。《漢從事武君碑》:“大位不濟,為眾所傷。”黃公渚注:“濟,讀為躋,登也。蔡邕《陳太丘碑》:‘大位未躋。’”宋曾慥 《類說》卷十八引李獻民《雲齋廣錄》:“日暮舟濟岸,眾乃欣然。”《水滸全傳》第七十四回:“東至日出,西至日沒,兩輪日月,一合乾坤,南及南蠻,北 濟幽、燕,敢有出來和我爭利物的麼﹖”
(5)貫通;暢通。《管子‧白心》:“自知曰稽,知人曰濟。”郭沫若等集校引張文虎曰:“‘濟’當為‘齊’。齊,速也,即徇通之義。”《淮南子‧原道》: “利貫金石,強濟天下。”高誘注:“濟,通也。”《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七年》:“眾聽眩焉,溺其成說。雖頗有異此心者,辭不獲濟,屈於所習,因謂虛 無之理誠不可蓋。”《元史‧河渠志一》:“決雙塔、白浮諸水為通惠河,以濟漕運,而京師無轉餉之勞。”
(6)停止。《廣韻‧霽韻》:“濟,止也。”《詩‧鄘風‧載馳》:“既不我嘉,不能旋濟。”毛傳:“濟,止也。”《墨子‧魯問》:“我使綽也,將以濟驕而 正嬖也。”畢沅注:“濟,止也。”《淮南子‧覽冥》:“於是風濟而波罷。”唐朱敬則《魏武帝論》:“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又,特指雨止。同 “霽”。《爾雅‧釋天》:“淫謂之霖,濟謂之霽。”郭璞注:“今南陽人呼雨止為霽。”《史記‧宋微子世家》:“乃命卜筮,曰雨,曰濟,曰涕,曰霧,曰克, 曰貞,曰悔,凡七。”
(7)成就;成功。《爾雅‧釋言》:“濟,成也。”《書‧君陳》:“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孔傳:“為人君長,必有所含忍,其乃有所成;有所 包容,德乃為大。”晉盧諶《答魏子悌》:“多士成大業,君鄄羊賢濟弘績。”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一折:“你道我白身無靠何時了,可不說青霄有路終須到。則 我這男兒未濟婦人嫌,真乃是龍歸淺水蟆虫钫麻笑。”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我想,欲求中國民族的獨立解放,麴钫夬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濟事,而是喚 起全國民眾起來鬥爭。”
(8)救助;拯救。《字彙‧水部》:“濟,賙救也。”《易‧繫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後漢書‧荀彧傳》:“遂摧撲大寇,濟危以安。”唐韓愈《原道》:“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9)用;發揮(作用)。三國魏劉劭《人物志‧英雄》:“是故英以其聰謀始,以其明見機,待雄之膽行之。雄以其力服眾,以其勇排難,待英之智成之,然 後乃能各濟其所長也。”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江南一》載明王萬祚《足兵訓武疏》:“庶器與人相習,有一器濟一器之用矣。”
(10)調濟;彌補。《易‧繫辭下》:“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左傳‧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唐韓愈《上宰相書》:“下之修己立誠 必求其位而居之者,非苟沒於利而榮於名也,蓋將推己之所餘以濟其不足者耳。”魯迅《且介亭雜文‧連環圖畫瑣談》:“文字較多的是《聖諭像解》、《二十四孝 圖》等,都是借圖畫以啟蒙,又因中國文字太難,衹得用圖畫來濟文字之窮的產物。”
(11)增加。《爾雅‧釋言》:“濟,益也。”《左傳‧桓公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於王﹖’”杜預注:“濟,益也。”晉陸機《文賦》:“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12)齊備;充足。《廣韻‧薺韻》:“濟,齊也。”唐白居易《論行營狀》:“實恐軍用不濟,更須百計誅求。”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姓葛名從周 是也,乃濮州鄄城人氏,幼而頗習先王典教,後看韜略遁甲之書,學成文武兼濟,智謀過人。”明諸聖鄰《大唐秦王詞話》第二回:“況新創之國,人心未堅, 兵甲未練,府庫未充,糧草未濟,焉能拒敵﹖”茅盾《子夜》十二:“並不是他根本憎惡這種‘投機’事業,卻是為的他精力不濟,總覺得顧到了本行事業也就 夠累了。”
(13)補益。元佚名《(雙調)十棒鼓》:“金銀垛到,垛到北斗齊,都成何濟!”《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只要我活
著有個知心貼己的人,知點疼 兒著點熱兒,我死後他掉兩個真眼淚,痛痛的哭我一場,那就算我得了濟了。”王統照《醉後》:“他明明聽見弦中的歌聲,知道祈禱是無濟的,求縹渺之神人 去掉他的罪惡,是不可能的。”
(14)及,比得上。《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尤氏笑回說:‘已經預備下老太太的晚飯。每年都不肯賞些體面,用過晚飯再過去。果然我們就不濟鳳丫頭了﹖’”又第一百回:“我何從還是個娘﹖比他的丫頭還不濟!”
(15)憂愁。《方言》卷一:“濟,憂也。”錢繹箋疏:“《廣雅》:‘濟,憂也。’又云:‘懠,愁也。……濟、懠聲義並同。盧氏云:濟者,憂其不濟也。古人語每有相反者。’”
(三)qi2 《集韻》前西切,平齊從。〔濟濟〕祭祀時儀容。《集韻‧齊韻》:“濟,濟濟,祭祀容。”


1. 濟濟




形容人多,陣容盛大。詩經˙大雅˙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整齊雄美,有威儀的樣子。荀子˙大略:「朝廷之美,濟濟鎗鎗。」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四:「濟濟京城內,赫赫王侯居。」眾多而威武的樣子。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十六齣:「右列著濟濟鏘鏘,高高下下的金吾衛。」


比喻許多人才聚集一起。如:「開會時,許多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研良策。」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水,齊聲。”
注音
釋義
(一)ji3《廣韻》子禮切,上薺精。脂部。 (1) 古水名。1.漢名濟水,隋改稱白溝,唐宋時復名濟水,元明時名泲水,清代叫泲河,今名午河。源出河北省贊皇山,北流經贊皇縣南,又東折經高邑縣南,經柏鄉 縣入寧晉泊。《說文‧水部》:“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漢書‧地理志上》:“常山郡,縣十八:……房子(縣),贊皇山,(石)濟水所出, 東至廮陶入泜。”王先謙補注:“廮陶,鉅鹿縣。《一統志》:‘水出贊皇山,流逕高邑縣南二里,又東逕柏鄉縣北合槐河。”按:後入臨晉泊。2.古四瀆之一。 《周禮‧夏官‧職方氏》、《漢書‧地理志上》、《說文‧水部》字作“泲”,他書作“濟”。包括黃河北南二水流。《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 河。”孔穎達疏:“《地理志》云:濟水出河東垣縣王屋山,東南至河內武德縣入河。”這是黃河以北水段。《禹貢》又云:“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 菏,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這是黃河以南水段。《左傳‧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自洮以南,東傳于濟,盡曹地也。”杜預注:“濟水自熒陽東過魯之 西,至樂安入海。” (2)州名。1.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東省聊城東南的碻磝城,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高唐、茌平、聊城、東阿、肥城、陽穀、壽張、鄆 城、鄄城、禹城等縣地。隋開皇初廢。唐武德四年復置,轄境縮小。天寶十三年,州城為河所陷,遂廢入鄆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二‧濟南府》:“盧 城,春秋時齊邑……漢置盧縣。”“後魏兼置濟州,隋初郡廢州存。大業初,復曰濟北郡,唐仍為濟州。天初,曰濟陽郡,皆治盧縣。”2.五代周 置,在今山東省鉅野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四‧兗州府下》:“(濟寧州)鉅野縣,古大野地,漢置鉅野縣,屬山陽郡,後漢因之……晉屬高平國,劉 宋因之,後魏屬任城郡,北齊廢,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鄆州。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治此。”“五代周置濟州於此。”3.金置,今吉林省農安縣。《金史‧地理 志上》:“隆州,古扶餘之地,遼太祖時,有黃龍見,遂名黃龍府。天眷三年,改為濟州,以太祖來攻城時大軍徑涉,不假舟楫之祥也。”
(3)“转鄄齊”。過濾。《齊民要術‧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用方麴五斤,細剉,以流水三斗五升,漬之再宿。炊米四斗,冷,酘之。令得七斗汁。凡三 酘。濟令清。又炊一斗米酘酒中,攪令和解,封。四五日,黍浮,縹色上,便可飲矣。”繆啟愉校釋:“《廣雅》:‘转鄄齊,漉也。’……所謂‘濟令清’,就是 ‘漉出槽’。”
(4)通“擠”。排斥,廢棄。《方言》卷十三:“濟,滅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濟,假借為擠。”《國語‧晉語四》:“黃帝以姬水成,炎 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韋昭注:“濟,當為擠。擠,滅也。”《管子‧大匡》:“受君令而不改,奉 所立而不濟,是吾義也。”郭沫若等集校引孫蜀丞曰:“《方言》:‘濟,滅也。’滅、廢義近。”
(5)姓。《廣韻‧薺韻》:“濟,姓,出《姓苑》,襄城人也。”《通志‧氏族略三》:“濟氏,以所居近濟水,故以為氏。襄陽有此姓。見《姓苑》。”
(二)ji4《廣韻》子計切,去霽精。脂部。 (1)渡過。《廣韻‧霽韻》:“濟,渡也。”《書‧盤庚中》:“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孔傳:“言不徙之害,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敗其所載物。”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朱德《游閩江》:“老小同舟歡共濟,諄諄細語話家仇。” (2)渡口。《詩‧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鄭玄箋:“匏葉苦而渡處深。”晉陸雲《答兄平原》:“南津有絕濟,北渚無河梁。”《北史‧傅永傳》:“火既競起,不能記其本濟,遂望永所置火爭渡。”
(3)越過;度過。《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西濟關谷,或降或升。”明張居正《答奉常陸五臺論治體用剛》:“僕日夜引領望丈之一至者,以丈素有超世之識,知僕所以肩鉅承艱之心,為能疏附後先,以共濟艱危也。”
(4)通“躋”。登上;到達。《漢從事武君碑》:“大位不濟,為眾所傷。”黃公渚注:“濟,讀為躋,登也。蔡邕《陳太丘碑》:‘大位未躋。’”宋曾慥 《類說》卷十八引李獻民《雲齋廣錄》:“日暮舟濟岸,
乃欣然。”《水滸全傳》第七十四回:“東至日出,西至日沒,兩輪日月,一合乾坤,南及南蠻,北 濟幽、燕,敢有出來和我爭利物的麼﹖”
(5)貫通;暢通。《管子‧白心》:“自知曰稽,知人曰濟。”郭沫若等集校引張文虎曰:“‘濟’當為‘齊’。齊,速也,即徇通之義。”《淮南子‧原道》: “利貫金石,強濟天下。”高誘注:“濟,通也。”《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七年》:“
聽眩焉,溺其成說。雖頗有異此心者,辭不獲濟,屈於所習,因謂虛 無之理誠不可蓋。”《元史‧河渠志一》:“決雙塔、白浮諸水為通惠河,以濟漕運,而京師無轉餉之勞。”
(6)停止。《廣韻‧霽韻》:“濟,止也。”《詩‧鄘風‧載馳》:“既不我嘉,不能旋濟。”毛傳:“濟,止也。”《墨子‧魯問》:“我使綽也,將以濟驕而 正嬖也。”畢沅注:“濟,止也。”《淮南子‧覽冥》:“於是風濟而波罷。”唐朱敬則《魏武帝論》:“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又,特指雨止。同 “霽”。《爾雅‧釋天》:“淫謂之霖,濟謂之霽。”郭璞注:“今南陽人呼雨止為霽。”《史記‧宋微子世家》:“乃命卜筮,曰雨,曰濟,曰涕,曰霧,曰克, 曰貞,曰悔,凡七。”
(7)成就;成功。《爾雅‧釋言》:“濟,成也。”《書‧君陳》:“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孔傳:“為人君長,必有所含忍,其乃有所成;有所 包容,德乃為大。”晉盧諶《答魏子悌》:“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一折:“你道我白身無靠何時了,可不說青霄有路終須到。則 我這男兒未濟婦人嫌,真乃是龍歸淺水蟆虫钫麻笑。”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我想,欲求中國民族的獨立解放,
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濟事,而是喚 起全國民起來鬥爭。”
(8)救助;拯救。《字彙‧水部》:“濟,賙救也。”《易‧繫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後漢書‧荀彧傳》:“遂摧撲大寇,濟危以安。”唐韓愈《原道》:“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9)用;發揮(作用)。三國魏劉劭《人物志‧英雄》:“是故英以其聰謀始,以其明見機,待雄之膽行之。雄以其力服
,以其勇排難,待英之智成之,然 後乃能各濟其所長也。”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江南一》載明王萬祚《足兵訓武疏》:“庶器與人相習,有一器濟一器之用矣。”
(10)調濟;彌補。《易‧繫辭下》:“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左傳‧昭公二十年》:“仲尼曰:‘
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唐韓愈《上宰相書》:“下之修己立誠 必求其位而居之者,非苟沒於利而榮於名也,蓋將推己之所餘以濟其不足者耳。”魯迅《且介亭雜文‧連環圖畫瑣談》:“文字較多的是《聖諭像解》、《二十四孝 圖》等,都是借圖畫以啟蒙,又因中國文字太難,衹得用圖畫來濟文字之窮的產物。”
(11)增加。《爾雅‧釋言》:“濟,益也。”《左傳‧桓公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於王﹖’”杜預注:“濟,益也。”晉陸機《文賦》:“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12)齊備;充足。《廣韻‧薺韻》:“濟,齊也。”唐白居易《論行營狀》:“實恐軍用不濟,更須百計誅求。”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姓葛名從周 是也,乃濮州鄄城人氏,幼而頗習先王典教,後看韜略遁甲之書,學成文武兼濟,智謀過人。”明諸聖鄰《大唐秦王詞話》第二回:“況新創之國,人心未堅, 兵甲未練,府庫未充,糧草未濟,焉能拒敵﹖”茅盾《子夜》十二:“並不是他根本憎惡這種‘投機’事業,
是為的他精力不濟,總覺得顧到了本行事業也就 夠累了。”
(13)補益。元佚名《(雙調)十棒鼓》:“金銀垛到,垛到北斗齊,都成何濟!”《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只要我活
有個知心貼己的人,知點疼兒點熱兒,我死後他掉兩個真眼淚,痛痛的哭我一場,那就算我得了濟了。”王統照《醉後》:“他明明聽見弦中的歌聲,知道祈禱是無濟的,求縹渺之神人 去掉他的罪惡,是不可能的。”
(14)及,比得上。《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尤氏笑回說:‘已經預備下老太太的晚飯。每年都不肯賞些體面,用過晚飯再過去。果然我們就不濟鳳丫頭了﹖’”又第一百回:“我何從還是個娘﹖比他的丫頭還不濟!”
(15)憂愁。《方言》卷一:“濟,憂也。”錢繹箋疏:“《廣雅》:‘濟,憂也。’又云:‘懠,愁也。……濟、懠聲義並同。盧氏云:濟者,憂其不濟也。古人語每有相反者。’”
(三)qi2 《集韻》前西切,平齊從。〔濟濟〕祭祀時儀容。《集韻‧齊韻》:“濟,濟濟,祭祀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