は‐ぼく【破墨】
【台湾】ノート PC 生産、台湾企業が世界シェア9割突破
インターネットコム
DIGITIMES が
異軍突起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比喻突然興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傳˙論曰:「弘烈異軍特起,又與莽依圖相失,勢孤,遂困於承廕。」亦作「異軍突起」。
. 蒼頭 | |||||
注音一式 ㄘㄤ ㄊㄡˊ | |||||
漢語拼音 c n t u | 注音二式 ts ng t u | ||||
相似詞 廝役 | 相反詞 | ||||
|
領頭字
| |
---|---|
突 | |
解形
| |
《說文》:“突,犬從穴中暫出也。從犬在穴中。一曰滑也。” | |
注音
|
釋義
|
(一)tu1《廣韻》陀骨切,入沒定。又《集韻》他骨切。術部。 | (1)犬從穴中突然而出。《說文‧穴部》:“突,犬從穴中暫出也。”徐鍇繫傳:“犬匿於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
(2)忽然;猝然。《方言》卷十:“选鄄棐,猝也。江湘之間,凡卒相見謂之䕁相見,或曰突。”《廣雅‧釋詁二》:“突,猝也。”《易‧離》:“突如其
來如。”孔穎達疏:“突然而至,忽然而來。”《漢書‧游俠傳‧陳遵》:“候遵霑醉時,突入見遵母,叩頭自白當對與尚書有期會狀。”《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話說那萬中書在秦中書家廳上看戲,突被一個官員帶領捕役進來,將他鎖了出去。” (3)襲擊。《墨子‧備城門》:“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臨、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轒轀、軒車。”岑仲勉注:“突之義為猝攻。”清王闓運 《丁銳義傳》:“營諸軍輕敵屢敗,往往解怠。賊乃夜開二門突官兵。”也指突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青州兵奔,太祖陣亂,馳突火出。”楊朔《我的 改造》:“崗樓的機槍一響,趕緊把我扶上馬,由幾個戰士保護著我先突出去。” (4)衝撞。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突,《韻詮》云:‘衝也。’”漢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蹷。”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六:“淮右浮屠客吳,日飲于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行者皆避。”《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出獵,遇奔鹿突之,墮馬,嘔血數日。” (5)凌犯;觸犯。《荀子‧王霸》:“汙漫突盜以先之。”楊倞注:“突,陵觸。”《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知有科禁,公敢干突。”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氣丕丕冒突天顏﹖” (6)凸出;鼓起。《集韻‧沒韻》:“突,出貌。”《莊子‧說劍》:“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成玄英疏:“鬢毛突出。”《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 記一》:“其崖突立向南,曰獅子寨。”清黃鍾駿《疇人傳四編‧墨翟》:“西人窪鏡突鏡,俱本算法。”又高過;超過。唐杜甫《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 “再聞誦新作,突過黃初詩。” (7)穿;破。《玉篇‧穴部》:“突,穿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宵突陳城,遂入之。”杜預注:“突,穿也。”《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官府 臧(藏)皮革,數禾钫昜(煬)風之,有蠹突者,貲官嗇夫一甲。”《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 露。”李周翰注:“突,破也。言……所過皆破壞冢墓以取金寶,而露其骸骨也。” (8)欺詐。《廣雅‧釋詁二》:“突,欺也。”王念孫疏證:“謂詐欺也。” (9)煙俨钬夕。也作“土钫突”。《廣雅‧釋宮》“黹穴爿吾伛謂之竈,其窗謂之土钫突”清王念孫疏證:“土钫突,通作突。”《韓非子‧喻 老》:“千丈之隄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漢書‧敘傳上》:“孔席不暖,墨突不黔。”顏師古注:“突,竈突也。”晉 郭璞《失題》:“君如秋日雲,妾似突中煙。” (10)洞穴;隧道。《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亮又為地突,欲踊出於城裏,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唐張鷟《遊仙窟》:“兔入狗突裏,自來飲食。” (11)惡馬。《漢書‧刑法志》:“是猶以鞿而禦駻突。”顏師古注引如淳曰:“突,惡馬也。” (12)滑。《說文‧穴部》:“突,滑也。” (13)同“木钫突”。門杠。《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陸德明釋文:“突,本又作木钫突。”邢昺疏:“植,謂戶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為之,因名云。又名傳,又名突也。文見《埤蒼》。” (14)通“塗(tu2)”。塗抹。《後漢書‧黨錮傳‧夏馥》:“親突煙炭,形貌毀瘁,積二三年,人無 知者。”《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徐庶)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髮而走。”清黃生 《義府‧白堊突面》:“突即塗,語音之轉。俗語糊塗或作鶻突,是也。” (15)象聲詞。《三俠五義》第九十三回:“說著話,他就突、突、突、突跑下山來。”魯迅《彷徨‧離婚》:“她覺得心臟一停,接著便突突地亂跳,似乎大勢已去,局面都變了。” |
◎ 奔突 bēntū
[rush about;barge about;madly dash around]橫衝直撞地奔馳
--------------------------
橫衝直撞。 漢班固《西都賦》 :“窮虎奔突,狂兕觸蹷。”唐杜甫《巴山》詩:“盜賊還奔突,乘輿恐未回。”魯迅《野草·題辭》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
【名稱】:墨突不黔
【拼音】:mò tū bù qián
【釋義】:原指墨翟東奔西走,每至一地,煙囪尚未熏黑,又到別處去了。後用其事為典。形容事情繁忙,猶言席不睱暖。
突破
- 集中兵力向一點進攻,打開缺口: "突破重圍 | 突破防線。".
- 打破;超過: "產量突破了歷年的最高紀錄。"./超越。如:「突破紀錄」﹑「突破瓶頸」。
とっぱ 0 1 【突破】
(名)スル
(1)障害や困難を突き破って通り抜けること。
「警戒線を―する」「工事の難所を―する」「難関を―する」
(2)ある線・水準を超えること。
「参加者は五万人を―する」「募金目標額を―する」
祐梨子5000m北京A標準“突破”/駅伝(1)障害や困難を突き破って通り抜けること。
「警戒線を―する」「工事の難所を―する」「難関を―する」
(2)ある線・水準を超えること。
「参加者は五万人を―する」「募金目標額を―する」
なにわWEB
トラックの5000メートル北京五輪参加A標準 記録(15分9秒)突破に相当する好記録で、日本記録 を持つ1500メートルでの五輪出場へ弾みをつけた。 ...
つきやぶ・る 4 【突(き)破る】
(動ラ五[四])
(1)物を突いて破る。
「ふすまを―・る」
(2)勢いよくぶつかって、囲みや障害物を破る。
「敵陣を―・る」
[可能] つきやぶれる
(1)物を突いて破る。
「ふすまを―・る」
(2)勢いよくぶつかって、囲みや障害物を破る。
「敵陣を―・る」
[可能] つきやぶれる
0. 破 部首 石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0 | |||||||||||||||||||||||||||||||||||||||||||
注音一式 ㄆㄛˋ | |||||||||||||||||||||||||||||||||||||||||||
漢語拼音 p | 注音二式 p | ||||||||||||||||||||||||||||||||||||||||||
|
領頭字
| |
---|---|
破 | |
解形
| |
《說文》:“破,石碎也。從石,皮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po4《廣韻》普過切,去過滂。歌部。 | (1)
碎裂;不完整。《說文‧石部》:“破,石碎也。”段玉裁注:“引伸為碎之偁。”《玉篇‧石部》:“破,解離也,碎也。”《荀子‧勸學》:“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魯迅《吶喊‧孔乙己》:“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2)毀壞;使分裂。《廣雅‧釋詁一》:“破,壞也。”《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唐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西遊記》第十九回:“你破人親事如殺父!” (3)破除;解除。《商君書‧慎法》:“破勝黨任,節去言談,任法而治矣。”唐白居易《贈東鄰王十三》:“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警世通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忽一日金風破暑,玉露生涼。”《紅樓夢》第一回:“但觀其事跡原委,亦可消愁破悶。” (4)突破;超出。如:破例;破格;破紀錄。唐沈佺期《度安海入龍編》:“別離頻破月,容鬢驟催年。”明沈榜《宛署雜記‧志遺》:“二月已破三月來,山下碧桃春自開。”《紅樓夢》第四回:“今竟破價買你,後事不言可知。” (5)違背。《行事鈔》上三:“瞻蔔華雖萎,勝於一切;破戒諸比丘,猶勝諸外道。”《水滸全傳》第四回:“既出了家,如何先破了酒戒。” 破戒 (6)分析;剖析。《正字通‧石部》:“破,剖也。”《禮記‧中庸》:“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孔穎達疏:“言事似秋毫,不可 分破也。”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九:“彭祭酒學校馳聲,善破經義,每有難題,人多請破之。”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重商之義》:“恐猶有未盡解其 原理者,試舉西籍中寓言一則以破之。” (7)劈開,剖開。《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8)打敗;攻克。《正字通‧石部》:“破,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墨子‧非儒》:“三年之內,齊吳破國之難,伏尸以言術數。”唐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城若破,有死而已。” (9)揭穿;使真相露出。如:破案;一語道破。唐白居易《杜陵叟》:“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儻若被他眼明手快的公人看破,卻不誤了哥哥大事。”《老殘遊記》第五回:“(大家)齊心齊意要破這一案。” (10)耗費;花費。如:破鈔;破財。唐溫庭筠《蘇小小歌》:“買蓮莫破券,買酒莫解金。”《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那刺史費了許多心機,破了許多錢鈔,要博相國一個大歡喜。”《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們走江湖的人,那裏不破掉了幾兩銀子﹖” (11)拼;不顧惜。《紅樓夢》第六十五回:“我所以破著沒臉,人家纔不敢欺負。”《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原說滿破著不用他們,我一個人也服侍你去了。”老舍《駱駝祥子》八:“他們設盡了方法,用盡了力氣,死曳活曳得把車拉到了地方,為幾個銅子得破出一條命。” (12)遍;盡。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三:“破,猶盡也;遍也。”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宋邵雍《秋懷》:“良月滿高樓,高樓仍中秋……照破萬古心,白盡萬古頭。”宋楊萬里《題劉朝英進齋》:“不應將一第,用破半生心。” (13)過。唐杜甫《白帝樓》:“臘破思端綺,春歸待一金。”宋李彌遜《春日雜詠》:“二月忽已破,一春強過半。” (14)開釋。晉劉琨《答盧諶書》:“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唐杜甫《諸將》:“多少材官守涇渭,將軍且莫破愁顏。” (15)安排。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三:“破,猶云安排也。”唐李商隱《春日》:“欲入盧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宋陸游《一壺歌》:“花底一壺天所破,不曾飲盡不曾多。” (16)用在動詞後,表示極度,相當於“煞”。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三:“破,猶煞也。”宋晏幾道《蝶戀花》:“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宋黃庭堅《演雅》:“燕無居舍經始忙,蝶為風光勾引破。” (17)樂曲名。唐宋大曲的第三段,歌舞並作,以舞為主,節拍急促繁碎,故名破。唐白居易《臥聽法曲霓裳》:“朦朧閒夢初成後,宛轉柔聲入破時。”宋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所謂大遍者,有序、引、歌、歙、嗺、哨、催、攧、袞、破、行、中腔、 (18)量詞。幅。《新唐書‧車服志》:“凡襉色衣不過十二破,渾色衣不過六破。”宋高承《事物紀原‧衣裘帶服部》:“實錄曰:隋煬帝作長裙十二破,名仙裙。” (19)文章破題。明清八股文開頭點明題義的幾句。明馮夢龍《古今譚概‧苦海部‧時黹谟禾丸伛》:“作‘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題,其破云:‘物 各有其等,聖人等其等。’”《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破題》:“(馬文淵)隨作一破云:‘送往迎來,其所厚者薄矣。’”《聊齋志異‧仙人島》:“題為 ‘孝哉閔子騫’二句,破云:‘聖人贊大賢之孝。’” (20)破讀。用本字讀古書的假借字。清包世臣《藝舟雙楫‧書毛詩關睢序後》:“而毛氏以淑女斥后妃,故鄭氏破‘好’為‘和好’,破‘左右’為‘佐佑’, 破‘哀’為‘衷’者,真能抉經心而通序說矣。”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序》:“字之聲同聲近者,經傳往往假借,學者以聲求義,破其假借之字而讀以本字,則 渙然冰釋。” (21)糟;劣。《紅樓夢》第一百零三回:“兒子頭裏就走,他跟了個破老婆子出了門。”周立波《暴風驟雨》下冊二十四:“老孫頭神色慌張,卻又笑著說:‘看上了我這破馬﹖我這真是個破馬,性子又烈。’” (22)整的換成零的。如:一元的票破成兩張五角的。 (23)農曆斗建十二值日之一。《淮南子‧天文》:“申為破,主衡;酉為危,主杓。” (24)助詞。相當於“得”、“了”、“著”。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三:“破,猶著也,在也,了也,得也。”唐李商隱《即日小鼎煎茶》:“何 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宋穆脩《江南春》:“戰回春色青蒲劍,買破韶光綠荇錢。”宋周邦彥《過秦樓》:“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 |
儻若 | ||||
注音一式 ㄊㄤˇ ㄖㄨㄛˋ | ||||
漢語拼音 t n ru | 注音二式 t ng ru | |||
|
は【破】
[音]ハ(呉)(漢) [訓]やぶる やぶれる われる
[学習漢字]5年
[難読]破落戸(ごろつき)・破(わ)り籠(ご)・破(わ)れ鐘(がね)
頌其德,及其貌,皆涉輕佻,與題不稱。
頌其德,及其貌,皆涉輕佻,與題不稱。
領頭字
| |
---|---|
稱 | |
解形
| |
《說文》:“稱,銓也。从禾,护聲。春分而禾生,日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而當一分,十分而寸。其以為重,十二粟為一分,十二分為一銖。故諸程品皆从禾。”段玉裁本作“律數十二,十二秒而當一分。”並注:“‘十二’兩字舊奪,今補。” | |
注音
|
釋義
|
(一)cheng1《廣韻》處陵切,平蒸昌。蒸部。 | (1)
稱量,測物的輕重。《說文‧禾部》:“稱,銓也。”王筠句讀:“稱本動字,謂稱量之也。”《易‧謙》:“稱物平施。”孔穎達疏:“稱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物
之。”《管子‧明法》:“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尹知章注:“以權衡稱之,輕重立見。”《禮記‧月令》:“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淮南子‧
泰族》:“稱薪而爨,數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
(2)泛指衡量、揣度。《廣雅‧釋詁一》:“稱,度也。”《孫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王晳注:“稱,權衡
也。”杜牧注:“稱,校也。”《晏子春秋‧問下》:“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張純一校注:“稱,量也。”《韓非子‧人主》:“明主者,推功而爵祿,稱能而官
事。” (3)稱謂;名號。如:別稱;簡稱。《白虎通‧爵》:“天子者,爵稱也。”趙岐《孟子章句題辭》:“子者,男子之通稱也。”《晉書‧紀瞻傳》:“夫兩儀之謂,以體為稱,則是天地;以氣為名,則名陰陽。” (4)稱為;叫做。《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史記‧陳涉世家》:“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魯迅 《吶喊‧祝福》:“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又憑藉威望或權勢稱為或自居。《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史公 曰:‘以太公之聖建國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不亦宜乎﹖’”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篇》:“或濛澒芒芒而稱皇,或汪然漭汎而稱 帝,或廓然昭昭而稱王,或遠通參差而稱伯。”《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明史‧朱升傳》:“高築墻,廣積糧, 緩稱王。” (5)呼;呼喚。《國語‧吳語》:“王稱左畸曰:‘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坐于王前。’”韋昭注:“賈唐二君云:‘稱,呼也。’”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并敘》:“太公、呂后既至,漢王大悅,軍皆稱萬歲。” (6)述說;聲言。《國語‧晉語八》:“其知不足稱也。”韋昭注:“稱,述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久之徵還,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鄉里。” (7)祝賀;頌揚。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禾部》:“稱:偁,揚也。今皆用稱。”《論語‧憲問》:“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 其韻》:“感君生日遙稱壽,祝我餘年老不枯。”《鏡花緣》第一回:“仙姑何不趁此也發個號令,使百花一齊開放,同來稱祝﹖” (8)顯揚;顯名。《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漢書‧賈誼傳》:“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宋歐陽修《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於世。” (9)名聲;聲譽。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後漢書‧崔駰傳附崔寔》:“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不當為三公。”《晉書‧武帝紀》:“辛酉,以故鄴令夏謖有清稱,賜穀百斛。” (10)舉。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禾部》:“护,并舉也。今皆用稱。”1.並舉;托舉。《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孔傳:“稱,舉 也。”《詩‧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朱熹集傳:“稱,舉也……舉酒而祝其壽也。”《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八戒道:‘師父的凡胎肉骨,重 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稱得起﹖’”2.舉行。《書‧洛誥》:“王肇稱殷禮,祀于新邑。”孔穎達疏:“顧氏云:舉行殷家舊祭祀,用周之常法,言周禮即殷家之 舊禮也。”蔡沈集傳:“言王始舉盛禮,祀于洛邑。”《逸周書‧糴匡》:“大荒,有禱無祭,國不稱樂。”3.舉事。《左傳‧襄公八年》:“女何故稱兵于蔡 ﹖”杜預注:“稱,舉也。”《呂氏春秋‧孟春》:“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有天殃。”高誘注:“稱,舉也。”4.薦舉;推舉。《書‧周官》:“舉能其 官,惟爾之能;稱匪其人,惟爾不任。”蔡沈集傳:“稱,亦舉也。所舉之人,能修其官,是亦爾之所能;舉非其人,是亦爾不勝任。”《左傳‧襄公三年》:“祁 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孔穎達疏:“祁奚以其人實善,故舉薦之。”《漢書‧薛宣傳》:“宣數言政事便宜,舉奏部刺史郡國二千石,所貶退稱進,白黑 分明,繇是知名。” (11)稱貸;借債。《孟子‧滕文公上》:“又稱貸而益之,使老稚轉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朱熹集注:“稱,舉也。貸,借也。取物於人,而出息以償 之也。”《管子‧輕重乙》:“食稱之國必亡。”《漢書‧食貨志上》:“亡者取倍稱之息。”顏師古注:“如淳曰:‘取一償二為倍稱。’稱,舉也,今俗所謂舉 錢者也。”《紅樓夢》第一百零七回:“若是這兩個世俸不動,外頭還有些挪移,如今無可指稱,誰肯接濟。” (12)姓。《廣韻‧蒸韻》:“稱,姓。”《通志‧氏族略五》:“稱氏,漢元帝功臣有新山侯稱忠。” |
(二)chen4《廣韻》昌孕切,去證昌。蒸部。 | (1)
適宜;相當。如:稱心如意;稱職。《國語‧晉語六》:“稱晉之德,諸侯皆叛,國可以少安。”韋昭注:“稱,副也,副晉之德而為之宜。”《荀子‧禮論》:
“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楊倞注:“稱謂各當其宜。”《漢書‧刑法志》:“凡爵列官職,賞慶刑罰,皆以類相從者也,一物失稱,亂之端
也。”顏師古注:“稱,宜也。”《水滸全傳》第二十三回:“取出一箱緞匹綢絹,門下自有針工,便教做三人的稱體衣裳。”
(2)隨。《禮記‧檀弓上》:“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無。’”孔穎達疏:“稱,猶隨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墨子‧明鬼下》:“珪璧琮
璜,稱財為度。”《韓非子‧五蠹》:“故聖人議多少、論薄厚為之政,故罰薄不為慈,誅嚴不為戾,稱俗而行也。”《晉書‧刁協傳》:“(劉)裕散其資財,令
百姓稱力而取之,彌日不盡。” (3)好;美好。《爾雅‧釋言》:“稱,好也。”郭璞注:“物稱人意亦為好。”邢昺疏:“稱,謂美好。”《周禮‧考工記‧輪人》:“進而眡之,欲其肉 稱也。”鄭玄注:“肉稱,弘殺好也。”《管子‧幼官》:“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稱材。”章炳麟《管子餘義》:“稱,好也……好材,猶言美材也。”《論 衡‧逢遇》:“籍孺幸於孝惠,鄧通愛於孝文,無細簡之才,微薄之能,偶以形佳骨嫻,皮媚色稱。” (4)用同“趁”。因利乘便。《醒世恆言‧張孝基陳留認舅》:“稱身邊還存得三四兩銀子,可做盤纏,且往遠處逃命,再作區處。” (5)量詞。指成套服裝。一稱,即一套。《左傳‧閔公二年》:“歸公乘馬,祭服五稱。”杜預注:“衣單(禪)複具曰稱。”《禮記‧喪服大記》:“袍必有表不禪,衣必有裳,謂之一稱。”《新唐書‧孫伏加傳》:“近太常假民裙襦五百稱,以衣妓工,待玄武門游戲。” |
(三)cheng4《廣韻》昌孕切,去證昌。 | (1) 測定物體輕重的器具。後作“秤”。《孫子算經》卷上:“稱之所起,起于黍。十黍為一絫,十絫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淮南子‧時則》: “令官市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稱,端權既鄄木。”高誘注:“斗稱,量器也。”清林則徐《查勘豫省商虞廳料垛被燒分別辦理摺》:“拆束過稱,實係買補足數, 斤重無差。” (2)量詞。十五斤為一稱。後作“秤”。《小爾雅‧廣衡》:“二鍰四兩謂之斤,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稱,稱二謂之鈞,鈞四謂之石,石四謂之鼓。”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作院有炭數萬稱,酒務有餘柴數十萬稱,依原價賣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