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政府与学生代表周二晚间展开对话。 |
如今,馬英九已經同意邀約學生談話,所有輿論都認為馬英九必須讓步才有機會讓事件落幕。馬英九如果昧於形勢寸土不讓,只會招來更龐大的社會運動反擊,到時將更難堪,「服貿退回逐條審查」與「制訂兩岸協商監督條例」將無懸念。
縣=懸 高也 縣令 美譽之謂
孟瑤 中國小說史 第一冊 緒論
- 在线报导| DW.DE - 10 hours ago据“中国数字时代”发布消息,中国国信办急令删除《陈光标美国开发布会为自焚者提供200万美元手术费》一文;评论人士表示,陈光标本意讨好当局却触及中共“敏感雷 ...
懸殊相差很遠。隋書˙卷七十一˙誠節傳˙楊善會傳:「每恨眾寡懸殊,未能滅賊。
在台北五分埔成衣街,我買了寫著「一生懸命」的台灣製T恤,準備送給日本友人。
有人以為「一生懸命」是中文「命懸一線」的危險處境,甚至猜想是不是「懸梁自盡」?
「一生懸命」(或一所懸命)是日文漢字,用來形容使盡全力做一件事,正是日本各行各業都有「達人」的精神。
中文的「懸念」,意思是掛念,日文漢字的「懸念」,意思也差不多,但常用在對公共事務的不安和關心,對個人則用「心配」。
中文、日文漢字的「懸」都有高掛的意思,台語文的「懸」(白讀音kuân),我一說大家都知道了,就是高的意思。
31. 懸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16 總筆畫 20 | |||||||||||||||||||||||||
注音一式 ㄒㄩㄢˊ | |||||||||||||||||||||||||
漢語拼音 xu n | 注音二式 shiu n | ||||||||||||||||||||||||
|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之懸記懸記
xuán jì ㄒㄨㄢˊ ㄐㄧˋ
指佛遙記修行者未來證果、成佛的預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 ·迦濕彌羅國》:“阿難弟子末田底迦羅漢者得六神通,具八解脫,聞佛懸記,心自慶悅,便來至此。”後亦泛指預言。清錢謙益《贈程穆倩序》:“凡吾所言者,皆異人懸記之所未及。”
懸記
(術語)懸者懸曠,懸遠也。遙記未來之事,謂之懸記。即豫言也。如楞伽經豫言龍樹之出世,摩耶經豫言馬鳴之降生。六祖壇經曰:「跋陀羅之懸記。」西域記曰:「昔釋迦佛懸記,當有國王於此勝地建窣堵波。」文句七上曰:「懸記,如化城品未來弟子也。」
**
請教 大陸 使用頗多"懸念"的正式定義 它與日本的有些類似 又不太一樣 抓不準
RL"教部說:掛念。如:「一切如常,請勿懸念。」"
YL"應該是「讓你帶點恐懼、擔心、好奇地懸著一顆心」之謂"
CH"英漢大詞典續篇一例:suspenser懸念電影"
suspenser
: a suspenseful film
けねん 懸念
(an) apprehension; fear(s).
・~する be apprehensive; fear; worry. ⇒心配.
・~を表明する express concern ((over)).
懸念材料 a cause of concern.
懸念事項 a matter of concern.
・~する be apprehensive; fear; worry. ⇒心配.
・~を表明する express concern ((over)).
懸念材料 a cause of concern.
懸念事項 a matter of concern.
けねん 0 1 【懸念】
(名)スル
(1)気になって心から離れないこと。気がかり。心配。
「事の成り行きを―する」「姉は真(ほん)に病気です。私も―でなりませぬ/谷間の姫百合(謙澄)」
(2)〔仏〕 ある対象に思念を集中させること。
(3)心がとらわれること。執着。執念。
「かやうの者までも皇居に―をなしけるにや/盛衰記 1」
縣(1)気になって心から離れないこと。気がかり。心配。
「事の成り行きを―する」「姉は真(ほん)に病気です。私も―でなりませぬ/谷間の姫百合(謙澄)」
(2)〔仏〕 ある対象に思念を集中させること。
(3)心がとらわれること。執着。執念。
「かやうの者までも皇居に―をなしけるにや/盛衰記 1」
古代天子統治的區域。即王畿。禮記˙王制:「天子之縣內,方百里之國九。」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宇縣之中,順承聖意。」
縣令
職官名。古代負責管理一縣的長官。歷代的名稱略有不同,周代稱為「縣正」,春秋時稱為「縣宰」,秦漢時,縣萬戶以稱為「縣令」,不及萬戶者稱為「縣長」,明清置「知縣」,民初稱為「縣知事」,今則稱為「縣長」。
唐˙李白˙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詩:「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
領頭字
| |
---|---|
滯 | |
解形
| |
《說文》:“滯,凝也。人岙人水,帶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zhi4《廣韻》直例切,去祭澄。月部。 | (1)凝聚;積聚;積壓。《說文‧水部》:“滯,凝也。”《集韻‧祭韻》:“滯,積也。”《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鄭玄注:“其有貨物久滯於廛而不售者,官以法為居取之。”《呂氏春秋‧古樂》:“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之。”《新唐書‧魏徵傳》:“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徵平治。”明袁宏道《再和散木韻八首》之五:“自洗蒙苔石,聊通滯葉溝。”又沉悶。郭沫若《Lobenicht的塔》:“燈火已經熄滅,室裏的空氣是異常滯鬱。”(2)靜止;停止。《廣韻‧祭韻》:“滯,止也。”《楚辭‧九章‧涉江》:“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凝)滯。”王逸注:“滯,留也。”《淮南子‧原道》:“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高誘注:“運,行也。滯,止也。”《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鳥企山峙,若翔若滯。”呂向注:“滯,止也。” (3)逗留;耽擱。《玉篇‧水部》:“滯,淹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晉陶潛《答龐參軍》:“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唐顧況《遊子吟》:“遊子悲久滯,浮雲鬱東岑。”清鄒升恒《分賦得采香徑送沈歸愚太史暫假歸里》:“自憐軟土滯年年,何時同泛香溪船。” (4)久。《國語‧魯語上》:“不腆先君之幣器,敢告滯積,以紓執事。”韋昭注:“滯,久也……毇久積則將朽敗,執事所憂也,請之所以緩執事也。”《文選‧枚乘〈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唐薛逢《長安夜雨》:“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 (5)局限;拘泥。《楚辭‧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抱朴子‧外篇‧尚博》:“變化不繫滯於規矩之方圓,旁通不凝閡於一塗之逼促。”明呂坤《別爾瞻書》:“故良知不滯於見聞,而亦不離於見聞。” (6)遲緩;遲鈍。《孟子‧公孫丑下》:“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而先生進之。”《金史‧宗尹傳》:“卿年少壯,而心力多滯。” (7)深奧,不易通曉。《晉書‧華譚傳》:“太康中,刺史嵇紹舉譚秀才,將行,別駕陳總餞之,因問曰:‘思賢之主以求才為務,進取之士以功名為先,何仲舒不仕武帝之朝,賈誼失分漢文之時﹖此吳、晉之滯論,可辨此理而後別。’”《北史‧道武七王傳‧京兆王黎附𠻘》:“及就講肆,(何)妥遂引古今滯義以難,𠻘多不能對。”也用作動詞或名詞。《南史‧周朗傳附弘正》:“弘正特𠻘玄言,兼明釋典,雖碩德名僧,莫不請質疑滯。” (8)滯澀;不流暢。宋孔平仲《續世說》卷二:“遵慶敏識強記,精覈文簿,詳而不滯,時稱吏事第一。”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三:“而當時摹勒,出待詔手,筆多疑滯,間亦有偽本。”鄭觀應《盛世危言‧商務五》:“所吐之絲,何以有粗細韌脆,何以光潔,何以暗滯。” (9)遺漏;遺留。《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孔穎達疏:“彼處有遺餘之秉把,此處有滯漏之禾穗,此皆主不暇取,維是寡婦之所利。”《南史‧謝弘微傳附謝莊》:“一人之鑒易限,天下之才難源,以易限之鑒,鏡難源之才,使國罔遺賢,野無滯器,其可得乎﹖” (10)廢;棄置不用。《廣韻‧祭韻》:“滯,廢也。”《國語‧晉語四》:“今戾久矣,戾久將底。底著滯淫,誰能興之﹖”韋昭注:“滯,廢也。”《抱朴子‧外篇‧逸民》:“世人所畏唯勢,所重唯利。盛德身滯,便謂庸人;器小任大,便謂高士。” |
(二)chi4 | 一)《集韻》丑例切,去祭徹。水灑散貌。《集韻‧祭韻》:“滯,水灑散貌。”二)《集韻》尺制切,去祭昌。聲音沙啞,不和潤。《集韻‧祭韻》:“滯,音敗不和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