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字
| |
---|---|
未 | |
解形
| |
《說文》:“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饒炯部首訂:“未從木,重其枝葉。指事者,言其時萬物滋長。”高鴻縉《字例》:“後世借為‘午未’或‘未有’之‘未’。” | |
注音
|
釋義
|
(一)wei4《廣韻》無沸切,去未微。微部。 | (1)滋味。後作“味”。《說文‧未部》:“未,味也。六月滋味也。”段玉裁注:“《(史記)律書》曰:‘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許說與《史記》同。”《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德經》:“為无為,事无事,味无未。”
(2)地支的第八位。1.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如:一九六七年為農曆丁未年。《爾雅‧釋天》:“太歲在未為協洽。”2.用以紀月,即農曆六月。《玉篇‧
未部》:“未,六月建也。”《晉書‧樂志上》:“六月之辰謂之未。”3.用以紀日。《春秋‧文公十六年》:“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4.用以紀時,即
午後十三時至十五時。《水滸全傳》第二十三回:“于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其餘寅、卯、申、酉、戌、亥六個時辰,不許過岡。” (3)五行屬土。《論衡‧物勢》:“丑、未,亦土也。” (4)十二生肖屬羊。《論衡‧物勢》:“未禽羊。” (5)將;將來。如:未來。《荀子‧正論》:“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楊倞注:“未,謂未來。” (6)副詞。1.表示否定。a.相當於“不”。如:未敢苟同;未知可否。《玉篇‧未部》:“未,猶不也。”《書‧秦誓》:“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唐溫庭筠《楊柳枝》之八:“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蘇曼殊《淀江道中口占》:“羸馬 未須愁遠道,桃花紅欲上吟鞭。”b.相當於“沒有”、“不曾”。《字彙‧木部》:“未,已之對也。”《儀禮‧士冠禮》:“孔子曰:‘吾未之聞也,冠而敝 之,可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聊齋志異‧蕭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陳,幸垂援拾。”2.表示疑問,用於句 末,相當於“否”。《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上乃曰:‘君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唐王維《雜詩》:“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陸游《劍門道中 遇微雨》:“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7)姓。《正字通‧木部》:“未,姓。” |
1. 合是 | ||||
注音一式 ㄏㄜˊ ㄕˋ | ||||
漢語拼音 h sh | 注音二式 h sh | |||
|
6. 綺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4 | ||||||||||||
注音一式 ㄑ|ˇ | ||||||||||||
漢語拼音 q | 注音二式 ch | |||||||||||
|
1. 綺窗 | ||||
注音一式 ㄑ|ˇ ㄔㄨㄤ | ||||
漢語拼音 q chu n | 注音二式 ch chu ng | |||
|
領頭字
| |
---|---|
支 | |
解形
| |
《說文》:“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十鄄瘪鄄小,古文支。”林義光《文源》:“即枝之古文,別生條也。” | |
注音
|
釋義
|
(一)zhi1《廣韻》章移切,平支章。支部。 | (1)去竹的枝。《說文‧支部》:“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桂馥義證:“疑作去枝之竹也。”
(2)枝條。後作“枝”。《詩‧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角钫嶲。”《漢書‧旦鄄黽錯傳》:“鳌木蒙蘢,支葉茂接。” (3)四肢。後作“肢”。《正字通‧支部》:“支,與肢通。人四體也。”《易‧坤》:“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孔穎達疏:“四支,猶人手足,比于四方物務也。”《淮南子‧人間》:“商鞅支解。李斯車裂。”宋張載《東銘》:“發於聲,見乎四支。” (4)分支;支派。1.宗族支系。《詩‧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毛傳:“本,本宗也。支,支子也。”《禮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 告于宗子。”孔穎達疏:“支子,庶子也。”2.支脈。《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蓋崇山西北之支,分為雙臂。”3.支流。明魏大中《濬濠工竣疏》: “則其脈未疏也,濠之支亦達也。”4.支隊。《北史‧南安王楨傳附中山王英》:“斬其支將四十二人。” (5)分;分散。如:支離破碎。《集韻‧支韻》:“支,分也。”《荀子‧富國》:“其候徼支繚,其竟關之政盡察,是亂國已。”楊倞注:“支繚,支分繚繞, 言委曲巡警也。”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捷獵鱗集,支離分赴。”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西山上‧碧雲寺》:“目營營,不捨廊;足滑滑,不支 階。” (6)排遣。明湯顯祖《牡丹亭‧診祟》:“自噤窄的春心怎的支﹖”又支遣。老舍《黑白李》:“把王五支走,我自己琢磨開了。” (7)付出;供給。如:收支;支出。《漢書‧趙充國傳》:“今大司農所轉穀至者,足支萬人一歲食。”《宋史‧兵志八》:“每歲寒食、端午、冬至,有特支,特支有大小差。”又支取;領取。如:支錢。《紅樓夢》第五十五回:“你且別支銀子。” (8)支持;維持。如:力不能支。《玉篇‧支部》:“支,持也。”《廣韻‧支韻》:“支,支持也。”《國語‧越語下》:“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資財之不足以 支長久也。”韋昭注:“支,猶堪也。”《戰國策‧楚策一》:“(楚)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水滸全傳》第九十九回:“我這 威勝(州),萬山環列,糧草足支二年。”又支援。如:支前;支邊。 (9)拒,抵抗。《戰國策‧西周策》:“秦去周,必復攻魏,魏不能支。”高誘注:“支,猶拒。”《史記‧周本紀》:“(養由基)曰:‘客安能教我射乎﹖’ 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司馬貞索隱引《列女傳》曰:“左手如拒,右手如附枝;右手發之,左手不知。此射之道也。”《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 漢文帝》:“北逐匈奴,南支韓、魏。” (10)支撐。《爾雅‧釋言》:“支,載也。”北周庾信《小園賦》:“坐帳無鶴,支床有龜。”《文中子中說‧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楊沫《青春之歌》第四章:“道靜看見幾個漁人正在帳篷外面支著鍋子做飯。” (11)度量;計算。《廣韻‧支韻》:“支,支度也。”《大戴禮記‧保傅》:“燕支地計眾,不與齊均也。”盧辯注:“支,猶計也。”《後漢書‧竇融傳》:“以此言之,士有懷琬琰以就煨塵者,亦何可支哉!”李賢注:“支,計也。亦何可計,言其多也。” (12)支吾;搪塞。明佚名《贈書記‧輕煙辨男》:“我待不說明白,這事兒怎支﹖”《紅樓夢》第一百零四回:“賈芸無言可支。” (13)人體脈絡的順節部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張守節正義引《素問》曰:“支者順節,蘭者橫節,陰支蘭膽藏也。” (14)地支的簡稱。古時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紀年、紀月、 紀日,十干與十二支相配成六十組,週而復始,循環使用。東漢前用干支紀日,後兼用紀年紀月。十二地支又用以紀十二時辰,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兩個小時。又用 以命天體十二宮。詳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干》。《史記‧曆書》“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唐司馬貞索隱引《爾雅‧釋天》云:“歲陰者,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六:“秦、漢以下,始多用支。” (15)古代軍事術語。指地形對彼我雙方出兵均不利。《孫子‧地形》:“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李筌注:“支者,兩俱不利,如挂之形,故各分其勢。” (16)量詞。1.用於計杆狀物品。如:一支筆;一支槍。2.用於計隊伍等。如:一支軍隊;一支文化隊伍。3.用於計歌曲、樂曲等。如:一支歌;兩支樂 曲。4.用於計棉紗的細度。纖維越細,支數越多。公制每公斤棉紗的長度有幾個1,000米就叫幾支(紗)。英制每磅棉紗的長度有幾個840米就叫幾支 (紗)。5.用於計電燈的光度,即電的功率的瓦數。如:40支燭光;25支光的燈泡。6.古代用於計證券等。相當於“半”。《魏書‧盧同傳》:“斬三賊及 被傷成階已上,亦具書於券。各盡一行,當行豎裂……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 (17)梔子。後作“梔”。《正字通‧支部》:“支,黃子,木名。一名鮮支,實可染黃,即今支子。”《漢書‧司馬相如傳上》:“鮮支黃礫。”顏師古注:“鮮支,即今支子樹也。”唐韓愈《山石》:“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18)姓。《廣韻‧支韻》:“支,姓。何氏《姓苑》云,琅邪人。”《通志‧氏族略二》:“支氏,石趙司空《支雄傳》云:‘其先月支胡人也。’實西域之國。晉有高僧支遁,字道林,天竺人。後趙有司空支雄。唐有武寧節度使支祥。” |
(二)zhi4 | 《集韻》支義切,去寘章。〔支註〕絮語不清。《方言》卷十:“謰謱,拏也。南楚曰謰謱,或謂之支註。” |
(三)qi2 | 《集 韻》翹移切,平支群。支部。〔令支〕1.春秋時山戎屬國。其地約在今河北省灤縣、遷安縣間。公元前664年為齊桓公所滅。《國語‧齊語》:“遂北伐山 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2.古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北省遷安縣西。《集韻‧支韻》:“令支,縣名,在遼西。” |
日常生活的起居作息。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門。」
未或聞也
聽到從未聽過的事。梁˙簡文帝˙大法頌˙序:「如金復冶,似玉更雕,聞所未聞,得未曾得。」文明小史˙第二十五回:「他向來未預名師指教,今得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新理,那有不服的道理?」
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語本漢˙揚雄˙法言˙淵騫:「日聞所不聞,見所不見。文章亦不足為矣。」指從來沒有見過和聽過的事物。
從古至今未曾聽過的事物。紅樓夢˙第一回:「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
支
草木的枝條。通「枝」。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漢書˙卷四十九˙錯傳:「屮木蒙蘢,支葉茂接。」 | ||
旁系、分出的派別。如:「旁支」、「分支」。 | ||
手腳。通「肢」。易經˙坤卦˙文言曰:「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 ||
地支的簡稱。史記˙卷二十六˙曆書「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句下司馬貞˙索隱引爾雅˙釋天:「歲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 ||
量詞:(1) 計算隊伍的單位。如:「一支強有力的軍隊。」(2) 計算歌曲、樂曲的單位。如:「兩支歌曲」。(3) 計算綿紗細度的單位。支數愈多,紗質愈細。如:「八十支紗」。(4) 計算燈光強度的單位。如:「四十支光」。 | ||
姓。如唐代有支叔才。 |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
撐持、維持。國語˙越語下:「皆知其資財之不足以支長久也。」水滸傳˙第九十九回:「我這威勝萬山環列,糧草足支二年。」 | ||
承受、受得住。如:「體力不支」、「樂不可支」。 | ||
付款。如:「收支」、「開支」。 | ||
領取。如:「預支」、「先支了一個月的薪水。」 | ||
調度、分配、遣走。如:「支配」、「把他支走了。」 | ||
別出的、由總體分出來的。如:「支店」、「支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