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制皇帝,以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重權勢者的名義發號施令。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
尚乞善為說辭,不勝借光之至
領頭字
| |
---|---|
借 | |
解形
| |
《說文》:“借,假也。从人,昔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jie4《廣韻》子夜切,去禡精。又資昔切。魚部。 | (1)暫時使用屬於他人的人、財或物品。《說文‧人部》:“借,假也。”《左傳‧定公九年》:“盡借邑人之車。”《史記‧周本紀》:“秦借道兩周之閒。”《顏氏家訓‧治家》:“借人典籍,皆須愛護。”
(2)把屬於自己的人、財、物暫時給別人使用。《字彙‧人部》:“借,貸也。”《論語‧衛靈公》:“有馬者借人乘之。”《韓非子‧內儲說下》:“權勢不可以借人。”《史記‧周本紀》:“周恐,借之畏於韓,不借畏於秦。” (3)幫助。《正字通‧人部》:“借,助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此所謂借賊兵而齎次钫皿糧者也。”《漢書‧朱雲傳》:“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顏師古注:“借,助也。”宋文天祥《念奴嬌‧驛中言別友人》:“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4)推重;贊許。《正字通‧人部》:“借,推獎也。”《隋書‧刑法志》:“武帝敦睦九族,優借朝士,有犯罪者,皆諷群下,屈法申之。”清包世臣《再上楊季子書》:“然獎借逾分,又有未甚喻意之處。” (5)憑藉;依靠。《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杜預注:“欲於城下復借一戰。”《韓非子‧孤憤》:“故其可以功伐借者,以官爵貴之;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權重之。”《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他原來結交我是要借我騙胡三公子。”曲波《林海雪原》八:“幸而林梢上還掛著一團灰冷的月 光,借它的殘輝,找到了鷹嘴巨石的最尖端。” (6)假托;藉口。如:借故;借端;借題發揮。《清初農民起義資料‧宣化朔州教民善友會的起義》:“始則借端酷詐,繼而縱兵搶殺。” (7)連詞。相當於“假使”、“假設”。《正字通‧人部》:“借,設辭。”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人部》:“古多用藉為借,如言藉令,假令也。”《詩‧大 雅‧抑》:“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毛傳:“借,假也。”漢賈誼《過秦論下》:“借使子嬰有庸主之材,而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唐元稹 《遣病》:“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8)用同“借(<現代音>xi1)”。《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緣貪保借懷中子。”又:“保借若違和,便是身乖差。” |
1. 借光 | |||||
注音一式 ㄐ|ㄝˋ ㄍㄨㄤ | |||||
漢語拼音 ji u n | 注音二式 ji gu ng | ||||
|
跐 部首 足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3 | ||||||||||||||
注音一式 ㄘˇ | ||||||||||||||
漢語拼音 c | 注音二式 ts | |||||||||||||
|
借重 | |||||
注音一式 ㄐ|ㄝˋ ㄓㄨㄥˋ | |||||
漢語拼音 ji zh n | 注音二式 ji j ng | ||||
相似詞 借勢 | 相反詞 | ||||
|
6. 挾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 ||||||||||||||||||
注音一式 ㄐ|ㄚˊ | ||||||||||||||||||
漢語拼音 ji | 注音二式 ji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