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匣,顏,過,數過,色養,皋魚

日閱數過

西風落葉,正念故人。忽素簡遠來,驚知伯母大人仙逝,殊深感悼!
吾兄孝思純篤,必以乍違色養,爲百身莫贖之愆。然伯母音容雖邈,懿範猶存;況乎生盡其歡,沒盡其禮,於子職無少缺憾,亦可稍釋皋魚之痛矣。


 1. 皋魚
 注音一式 ㄍㄠ ㄩˊ
 漢語拼音   o y   注音二式 g u y 
人名。周人,生卒年不詳。為人孝順。


 1. 色養
 注音一式 ㄙㄜˋ |ㄤˋ
 漢語拼音 s  y n   注音二式 s  y ng
和顏悅色的孝養父母,文選˙潘岳˙閑居賦˙序:「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
18.   部首 匚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7
 注音一式 ㄒ|ㄚˊ
 漢語拼音 xi   注音二式 shi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如:「木」、「鏡」。戰國策˙燕策三:「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以次進。」宋˙陸游˙長歌行:「國讎未報壯士老,中寶劍夜有聲。」

牢籠、囚牢。通「柙」。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朱溫)被地分投解徐州,送左獄禁勘,恰與劉文政同。是夜三更,風雨驟作,溫打開,脫了枷,同那劉文政躍身從氣樓走出。」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顏,眉目之閒也。頁,彥聲。黹彥怀頁伛,籀文。”
注音
釋義
(一)yan2《廣韻》五姦切,平刪疑。元部。 (1)兩眉之間,俗稱印堂。《說文‧頁部》:“顏,眉目之閒也。”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間,淺人妄增字耳,今正。眉與目之間不名顏。……顏為眉間,醫經所謂闕,道書所謂上丹田,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按:段注本作“眉之閒也。” (2)額頭。即髮際以下,眉以上,兩額角間的部份。《方言》卷十:“顏,顙也。……中夏謂之頟,東齊謂之顙,汝潁淮泗之間謂之顏。”《小爾雅‧廣 服》:“顏,額也。”《詩‧鄘風‧君子偕老》:“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孔穎達 疏:“顏,謂額也。”《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裴駰集解引應劭曰:“顏,頟顙也。”
(3)臉色。《廣韻‧刪韻》:“顏,顏容。”《詩‧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毛澤東《七律‧長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4)色彩。《淮南子‧泰族》:“宋人有以象為其君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莖柯豪芒,鋒殺顏澤,亂之楮華之中而不可知也。”唐李白《古詩五十九首》之十二:“松木钫百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5)指堂上或門上的匾額。《新唐書‧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顏以寵之。”宋陸游《婺州稽古閣記》:“而請於今參知政事許公,大書其顏。”明徐宏 祖《題小香山梅花堂詩‧序》:“堂顏為坡仙筆。”又題寫匾額或書籍封面上的書名。《明語林‧文學》:“(楊君謙)結廬支硎山下,顏其堂曰:‘松籌。’”清 樂天居士《痛史──序》:“作者其有憂患,讀者能無不平﹖顏曰:‘痛史’,稱其實也。”
(6)顯著。《太玄‧積》:“魁而顏而,玉帛班而,決欲招寇。”司馬光集注:“顏者,言其顯著也。”
(7)前。“顏行”即前行。《管子‧輕重甲》:“若此,則士爭前戰為顏行。”郭沫若等集校:“維遹案:顏行與雁行同,其義為首行、前行也。……顏亦稱顙。 《方言》十:‘顏,顙也。東齊謂之顙,江淮之間謂之顏。’《公羊》昭二十五年傳‘再拜顙’,何解:‘顙者,猶今叩頭矣。’叩頭當於《周禮‧大祝》九拜之頓 首。是顙之為首,猶顏之為首耳。”《漢書‧嚴助傳》:“如使越人蒙(死)徼幸以逆執事之顏行,廝輿之卒有一不備而歸者,雖得越王之首,臣猶竊為大漢羞 之。”顏師古注引文穎曰:“顏行猶雁行,在前行,故曰顏也。”宋岳珂《金陀續編‧蓬嶺敗曹成獲捷撫諭將士詔》:“勉服顏行,亟平氛祲。”
(8)姓。《通志‧氏族略三》:“顏氏,曹姓。顓帝元孫陸終第五子曰安,安裔孫挾,周武王時封之於邾,為魯附庸。邾挾之後,至於夷父,字顏,《公羊》謂之顏公,子孫因以為氏。”
(二)ya2 《集韻》宜佳切,平佳疑。用同“崖”。山邊。《集韻‧佳韻》:“,《說文》:‘山邊也。’或作崖、顏。”唐陸龜蒙《漁具詩序》:“天隨子(陸龜蒙)黹虍魚荠伛(漁)於海山之顏有年矣。”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過,度也。,咼聲。”吳偻述廣義校訂:“過本經過之過,故,許訓度也。度者過去之謂,故過水曰渡,字亦作度。經典言‘過我門’‘過其門’者,乃過之本義。”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度也。引伸爲有過之過。釋言。郵,過也。謂郵亭是人所過。愆郵是人之過。皆是。分別平去聲者,俗說也。从辵。咼聲。古禾切。十七部。
注音
釋義
(一)guo4《廣韻》古臥切,去過見。又古禾切。歌部。
(二)guo1《廣韻》古禾切,平戈見。歌部。 (1)澗名。《詩‧大雅‧公劉》:“夾其皇澗,萨钬朔其過澗。”毛傳:“過,澗名也。” (2)古國名,在今山東省掖縣稍西北近海處。《左傳‧襄公四年》:“(寒浞)處澆于過,處豷于戈。”杜預注:“過,國名,東萊掖縣北有過鄉。”
(3)姓。《廣韻‧戈韻》:“過,姓。《風俗通》云:‘過國,夏諸侯,後因為氏。漢有六鄄允州刺史過栩。’”
(三)guo0 (1)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畢。《紅樓夢》第十五回:“賈政帶寶玉謝過了。”巴金《家》五:“第二天上午十點在家吃過早飯後,他便到公司去,一直到下午四點鐘纔回家。” (2)用在動詞後,表示過去曾經有這樣的事情。魯迅《南腔北調集‧為了忘的記念》:“白莽並沒有這麼高慢,他曾經到過我的寓所來。”茅盾《春蠶》一:“十多天前駐扎鄄糸過軍隊,現在那邊田裏留幾條短短的戰壕。”
(四)huo4《集韻》戶果切,上果匣。 (1) 車盛膏器。也作“輠”。《集韻‧果韻》:“輠,筩也,車盛膏器。或作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裴駰集解:“(劉向) 《別錄》曰‘過’字作‘輠’。輠者,車之盛膏器也。炙之雖盡,猶有餘流者。言淳于髡智不盡如炙輠也。”司馬貞索隱:“過為潤轂之物。”清王引之《經義述 聞‧春秋名字解詁下》“魯孔穿字子高”條引“炙轂過髡”云:“今人車旁懸小油瓶而置毛帚於其中,時出其油以潤轂口,大穿小穿皆潤之,謂之膏車是矣。” (2)通“禍”。災禍。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隨部》:“過,栏借為禍。”《墨子‧魯問》:“故大國之攻小國也,是交相賊也,過必反於國。”于省吾新 證:“過應讀作禍。”《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毋喜富,毋惡貧,正行脩身,過去福存。”遼天祚帝《征女直詔》:“女直作過,大軍盡底翦除。”


 124.   部首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ㄍㄨㄛˋ
 漢語拼音   u   注音二式  gu 
經、歷。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孔氏之門者。」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沉舟側畔千帆,病樹前頭萬木春。」
度。如:「節」、「生日」。唐˙杜荀鶴˙亂後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詩:「男兒仗劍酬恩在,未肯徒然一生。」
超出、超越。如:「分」、「期」。論語˙公冶長:「由也好勇我,無所取材。」文選˙曹植˙白馬篇:「狡捷猴猿,勇剽若豹螭。」
去。漢˙曹操˙精列詩:「年之暮,奈何時,時來微。」唐˙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詩:「三伏適已,驕陽化為霖。」
死亡、逝世。如:「世」。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存者忽復,亡沒身自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說是劉老爺子接了家報,老太太了。」
轉移。如:「戶」、「帳」。
忍受、領受。如:「難」、「心裡不好。」
拜訪。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傳:「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之。」清˙魏禧˙大鐵椎傳:「(高信之)長子燦七歲,少同學,故嘗與宋將軍。」
太、甚。如:「獎」。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然吾有饑焉,謂其自為也多,其為人也少。」紅樓夢˙第五十六回:「這是老太太謙了!」
錯誤。如:「不貳」、「知能改」、「勇於改」。商君書˙開塞:「夫有厚薄,則刑有輕重。」孟子˙公孫丑下:「然則盛人且有與?」
量詞。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晉˙陸雲˙與兄平原書:「前後讀兄文,一再,便上口語。」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傳˙何紹基傳:「初學顏真卿,遍臨漢、魏各碑至千百。」
與「來」、「去」等連用,表示動作的趨向。如:「走來」、「跳去」。
用於動詞後,表示曾經或已經的意思。如:「看」、「聽」、「付帳」、「吃晚餐」。
ㄍㄨㄛ guo(042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