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任, 登, 倳, 擔當,游俠,任俠 ,任真,勖,諡號, 時到時擔當

新元史(民国)柯劭忞编撰-卷二百九·列传第一百六_国学导航

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208.htm
Translate this page
扈从上都,还至鸡鸣山之浑河,帝将畋于保安州,马惊,脱脱谏曰:“古者,帝五端居 .....互相倾轧,成为风气,虽以脱脱之贤亦不免于任爱憎、售恩怨,此其所以败也。”.
雖以脫脫之賢,亦不免於任愛憎,售恩怨.....


 陶淵明曾說「任真無所先」
 任」是一種自由自在的姿態,「真」則是根源與本質,就人而言,「任真」即是「依循真性本心」。



失業
指失去謀生職業的人。 《新唐書·陸贄傳》:“六德曰:敬老,慈幼,救疾,恤孤,賑貧窮,任失業。”


時到時擔當。時間到了,該服的兵役我還是會服。


擔當】
相似詞 負擔、負責、擔負、擔任
解釋 擔負、承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至于居間說事,買官鬻爵,只要他一口擔當,事無不成。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你不和寶玉好,他如何肯替你應!你既有擔當給了我,原該不與一個人知道。
(教育部國語辭典)

當To fill an office, carry duty, bear:(擔當)責任 bear responsibility;
(林語堂漢英)

たんとう ―たう 0 【担当】
(名)スル
受け持ってその事に当たること。引き受けること。
「営業を―する」「―者」

三省堂提供「大辞林 第二版」

担当責任者


有一說法: 任俠上群體,游俠多單獨自由


尚氣節有擔當而樂於助人。漢書˙卷五十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有一個劉氏子,少年任俠,膽氣過人。」
後世意思為"大俠"

好交遊、重義氣﹑能救困扶危的人。漢書˙卷八˙宣帝紀:「高材好學,然亦喜游俠,鬥雞走馬。」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頗通書史,有氣力,好游俠;嘗招合亡命,縱橫於江湖之中。」

尚氣節有擔當而樂於助人。漢書˙卷五十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有一個劉氏子,少年任俠,膽氣過人。」

輕視財物而好打抱不平。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九齣:「輕財任俠,也屬微塵。」

《鈍夫年譜》談"任" "知及之 仁不能守之......."--胡鐵花


《鈍夫年譜》是胡適先生1957年在台灣印行他父親胡傳*自撰的
胡先生請楊聯陞先生寫一篇跋-- 我近日重讀它-(我沒讀過《鈍夫年譜》)

根據楊先生的引述


".......鐵花先生52歲 不甚得意......范荔泉先生"以'任'字相勖"

鈍夫先生就"任"發了些議論

"弟前所論任字之義
乃謂隨時隨地皆有當任之責
當盡其在己者 不容推諉于人.......
曾子以仁為己任 亦曰任重"

"如弟今日所處之位 義當處則處 當退則退 于己皆有當任之責
處其位而不能有所為 則任過 任也
任怨 亦任也
省己量力 義當求退而力求之 亦任也
任事 任也
任道與義 亦任也
論道義則命在其中 求道義之所安 即安命也 非計及運氣也

勖=勉勵




諡號(「諡」,拼音:shì ,注音:ㄕˋ ,中古拼音:zsjiih)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迹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根據對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研究表明,遲至周穆王前後,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諡號的做法已比較多。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諡號」外,稱呼大臣、學者名流的「諡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有些人的諡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後期,賜諡權高度集中於皇帝手中,要取決於「聖裁」。據統計,西漢清朝末期,歷代宗室、百官得諡者共10473人,而明清兩代就有5935人,佔總數的57%左右。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布,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


1. 荀
注音一式 ㄒㄩㄣˊ ㄒㄩˋ
漢語拼音 x n x 注音二式 shi n shi
人名。(西元?~289)字公曾,西晉潁川潁陰(今河南省許昌縣)人。初仕魏,入晉後封濟北郡公,進光祿大夫,掌樂事。其時因朝廷獲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乃詔撰次以為中經,列在祕書。卒諡成。





職責、職務。如:「責」、「務」、「重道遠」。

職位。如:「就」、「赴」、「卸」。

量詞。計算擔某種職務或具有某種身分期間的單位。如:「他連續當選三會長。」

委派。如:「派」、「免」。書經˙大禹謨:「賢勿貳」。

聽憑。如:「意」、「其自然」。

擔當、承受。如:「擔」、「職」、「教」、「怨」。

相信。如:「信」。戰國策˙魏策二:「王聞之而弗也。」

懷孕。通「妊」。漢書˙卷一○○˙敘傳上:「劉媼高祖而夢與神遇。」顏師古˙注:「謂懷也。」


無論。如:「你怎麼解釋,他都不聽。」



116.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ㄖㄣˊ
漢語拼音  注音二式 


奸佞。書經˙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人。」孔穎達˙正義:「,佞也。」


姓。如漢代有尚。
領頭字
解形
《說文》:“任,符也。从人,壬聲。”徐鍇繫傳作“任,保也。”
注音
釋義
(一)ren4《廣韻》汝鴆切,去沁日。侵部。 (1) 保舉;擔保。《說文‧人部》:“任,符也。”徐鍇繫傳作“保也”。段玉裁注:“如今言保舉是也。”《周禮‧秋官‧大司寇》:“使州里任之,則宥而舍之。” 《管子‧任法》:“世無請謁任舉之人。”尹知章注:“任,保也。以法取人,則無請謁之保舉。”《漢書‧趙充國傳》:“臣任其計必可用也。”顏師古注:“ 任,保也。”
(2)抱;負擔。《正字通‧人部》:“任,負也,擔也。”《詩‧大雅‧生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鄭玄箋:“ 任,猶抱也。”孔穎達疏:“以任、負異文,負在背,故任為抱。”《國語‧齊語》:“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韋昭注:“背曰負,肩曰擔。任,抱也;荷, 揭也。”《楚辭‧九章‧悲回風》:“驟諫君而不聽兮,重任石之何益!”王逸注:“任,負也。”《呂氏春秋‧博志》:“驥一日千里,車輕也。以重載則不能數里,任重也。”高誘注:“任,載也。”
(3)擔子,行李。《孟子‧滕文公上》:“門人治任將歸。”趙岐注:“任,擔也。”焦循正義:“擔於肩者,載於車者,通謂之任。”《聊齋志異‧竹青》:“女乃治任,送兒從父,約以三月。”
(4)擔當;承受。《廣韻‧侵韻》:“任,當也。”《左傳‧僖公十五年》:“重怒難任。”杜預注:“任,當也。”《漢書‧石顯傳》:“萬任天下之怨。”顏師古注:“任,猶當也。”宋蘇軾《杭州謝雨祝文》:“軾以憂寄,出守此邦,歲之不登,實任其咎。”
(5)職責;責任。《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韓非子‧難三》:“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弄不明,中期之任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6)職位。如:上任;就任。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任有大小,惟其所能。”清高其倬《薊州新城》:“薊門大帥任,鄭重屬老成。”
(7)擔任。如:任職;任教。《管子‧立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史記‧蒙恬列傳》:“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清喬萊《確山道中》:“聞言三嘆息,誰其任州府。”
(8)委任;任用。《玉篇‧人部》:“任,委任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舉賢而任之。”宋王安石《策問十道》:“有安民之惠心,而無知人之明,則不能任人。”
(9)量詞。指擔任官職的次數。《宋史‧仁宗紀二》:“詔示廣南者毋過兩任,以防貪黷。”《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雖然他家太爺作了幾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曹禺《北京人》:“做了幾次官都不十分得意,在最後一任裏,他拉下很大的虧空。”
(10)相信;信任。《詩‧邶風‧燕燕》:“仲氏任只。”鄭玄箋:“任者,以恩想親信也。”《戰國策‧魏策二》:“王 聞而弗任也。”高誘注:“任,信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王甚任之。”《說苑‧君道》:“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 不祥也。”
(11)能力;才幹。《莊子‧秋水》:“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也。”郭慶藩集釋引李(頤)云:“任,能也。” 《韓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陳奇猷注引太田方曰:“任,能也。”《戰國策‧魏策四》:“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籌筴之臣無 任矣。”高誘注:“任,能也。”
(12)堪;勝。《廣韻‧侵韻》:“任,堪也。”《楚辭‧天問》:“不任汨鴻,師何以尚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唐白居易《題座隅》:“手不任執殳,肩不能荷鋤。”
(13)使用;利用。《廣雅‧釋詁一》:“任,使也。”《周禮‧地官‧牛人》:“凡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傍,以載公任器。”鄭玄注:“任,猶用也。”《戰國策‧秦策一》:“齊桓任戰而伯天下。”唐皮日休《原弈》:“如生者必能用手足,任耳目者矣。”
(14)勞役。《漢書‧賈山傳》:“賦斂重數,百姓任罷。”顏師古注:“任,謂役事也。”
(15)人質。《晉書‧石勒載記上》:“王師退還,河北諸堡壁大震,皆請降送任于勒。”《資治通鑑‧晉明帝太寧元年》:“(劉)曜徙秦州大姓楊、姜諸族二千餘戶於長安。氐、羌皆送任請降。”胡三省注:“任,質任也。”
(16)立功。《周禮‧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鄭玄注:“任,猶倳也。”賈公彥疏:“倳,猶立也。……欲使百官皆立其功也。”
(17)放縱;不拘束。如:任性;任情;任意。《商君書‧弱民》:“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世說新語‧任誕》:“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
(18)聽憑。《世說新語‧方正》:“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宋陸游《卜算子‧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芳妒。”《紅樓夢》第四十六回:“任他三人在外間說笑。”
(19)憑藉。《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昔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唐杜甫《奉贈嚴八閣老》:“新詩句句好,應任老夫傳。”仇兆鰲注:“任,託也。”
(20)懷孕。後作“女钫任”、“妊”。《正字通‧人部》:“任,與妊、女钫任同。”《大戴禮記‧保傅》:“周后妃任 成王於身。”《漢書‧傳上》:“劉媼任高祖而夢與神遇。”顏師古注:“任謂懷任也。”《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慈母自從懷任,憂惱千般。”
(21)連詞。1.表示讓步關係,相當於“縱使”、“即使”。唐杜荀鶴《山中寡婦》:“任是深山最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水滸全傳》第二十一回:“不是柴進誇口,任他捕盜官軍,不敢正眼兒覷小莊。”《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任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2.表示條件關係,相當於“不論”、“無論”。《紅樓夢》第八十一回:“以後便痛的任什麼不知道了。”臧克家《自己的寫照》:“大家已經站起身來,不做任誰的奴隸,要做一個人。”
(22)通“紝”。絲;。《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釣之重,上縣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二)ren2《廣韻》如林切,平侵日。侵部。 (1)佞;奸佞。《爾雅‧釋詁》:“任,佞也。”《書‧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孔傳:“任,佞。”《商君書‧慎法》:“破勝黨任,節去言談。”《後漢書‧郅惲傳》:“讒言弗庸,孔任不行。”李賢注:“任,佞也。”
(2)漢王莽時女子爵位名。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臨部》:“任,又借為男,任亦男爵也,易其字以別於男子之稱耳。”《漢書‧王莽傳中》:“封王氏齊縗之屬為侯,大功為伯,小功為子,緦麻為男,其女皆為任。”顏師古注:“任,充也。男服之義,男亦任也。”
(3)古代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樂曲。《禮記‧明堂位》:“任,南蠻之樂也。”《文選‧左思〈都賦〉》:“登東歌,操南音,胤陽河,詠韋钫未任。”劉淵林注:“任,南樂名。”
(4)古國名。周時風姓,相傳為太黹白白横伛後裔。在今山東濟寧。戰國時滅亡。《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大黹白白横伛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
(5)姓。《廣韻‧侵韻》:“任,姓。”《左傳‧隱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任齒。”杜預注:“薛、任,姓。”
(三)lin4 《集韻》女禁切,去沁娘。同“賃”。《集韻‧沁韻》:“賃,《說文》:‘庸也’。或作任。”

領頭字
解形
《說 文》:“登,上車也。从垄、豆,象登車形。登鄄廾,籀文登从烁钫又。”段玉裁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籀文省黹颜豆廾伛之肉,小篆併肉烁钫 又省之。”徐鍇繫傳:“豆非俎豆字,象形耳……籀文登從烁钫又,臣鍇曰:兩手捧登車之物也。登車之物,王謂之‘乘石’。”
注音
釋義
(一)deng1一)《廣韻》都滕切,平登端。蒸部。 (1)昇;自下而上。《爾雅‧釋詁下》:“登,陞也。”《玉篇‧垄部》:“登,升也。”《易‧明夷》:“初登于天,後入于地。”晉陶潛《歸去來辭》:“登東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巴金《家》十:“他們接連登了二十多個石級,轉了幾個彎,便到了上面。”
(2)高。《國語‧晉語九》:“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韋昭注:“登,高也。”《文選‧揚雄〈羽獵賦〉》:“歷五帝之寥廓,涉三皇之登閎。”李注引韋昭曰:“登,高也。”
(3)陞遷;提拔。《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孔傳:“庸,用也。誰能咸熙庶績,順是事者,將登用之。”《管 子‧小匡》:“退而察問其鄉里,以觀其所能,而無大過,登以為上卿之佐。”唐柳宗元《非〈國語〉‧命官》:“(晉)文公將行霸,而不知變是弊俗以登天下之 士,而舉族以命乎遠近,則陋矣。”
(4)成熟。《增韻‧登韻》:“登,熟也。”《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 五穀不登。”朱熹注:“登,成熟也。”《水經注‧耒水》:“(便縣)縣界有溫泉水,在郴縣之西北,左右有田數千田钫每……溫水所溉,年可三登。”清洪昇 《長生殿‧覓魂》:“禾黍登,蠶桑茂。”又收入。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九章:“斯密次論國民之歲入,有總殖、實殖之異,論國財之進退,不得徒即 地之所出、民之所登,凡一歲之總殖而計之。”
(5)實現;完成。《爾雅‧釋詁下》:“登,成也。”《書‧泰誓下》:“爾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孔 傳:“登,成也。成汝君之功。”《禮記‧月令》:“(季春之月)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漢書‧傳下》:“國富刑清,登我漢道。”顏師古注:“ 登,成也。”
(6)增加。《左傳‧昭公三年》:“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杜預注:“登,加也。加一,謂加舊量之一也。” 又累積。《國語‧周語中》:“若皆蚤世猶可,若登年以載其毒,必亡。”韋昭注:“登年,多歷年也。”《晉書‧石勒載記上》:“(王)衍軍大潰,勒分騎圍而 射之,相登如山,無一免者。”
(7)進獻。《玉篇‧垄部》:“登,進也。”《呂氏春秋‧仲夏》:“農乃登黍。”高誘注:“登,進;稙黍熟,先進之。”《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農乃登麥,天子乃以彘嘗麥,先薦寢廟。”鄭玄注:“登,進也。”
(8)上冊;登載。《玉篇‧垄部》:“登,上也。”《周禮‧秋官‧司民》:“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鄭玄注:“登,上也。”宋岳珂《桯史》卷十二:“揖而退,如言以登于卷。”魯迅《書信‧致賴少麒
(9)科舉考試中選。唐鄭谷《贈劉神童》:“還家雖解喜,登第未知榮。”《新唐書‧劉禹錫傳》:“登博學弘詞科。”
(10)捕取。《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鄭玄注:“四者甲類,秋乃堅成……龜言登者,尊之也。”孔穎達疏:“注云‘四者甲類,秋乃堅成’,明非獨季夏而取。”
(11)祭祀時盛肉食的禮器。《爾雅‧釋器》:“瓦豆謂之登。”《詩‧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新唐書‧百官志三》:“凡樽、彝、勺、冪、篚、坫、簠、簋、登、鈃、籩、豆,皆辨其位。”
(12)副詞。表示時態,相當於“當即”、“立刻”。清黃生《義府‧冥通記》:“登,登時也。登之開聲為當,蓋言當時 也。”《三國志‧志‧鍾離牧傳》“遷南海太守”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會稽典錄》:“牧遣使慰譬,(曾夏等)登皆首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登即 相許和,便可作婚姻。”《水經注‧洛水》:“自晨至中,紫雲沓起,甘雨登降。”
(13)進入;放入。《淮南子‧繆稱》:“錦繡登廟,貴文也。”高誘注:“登,猶入也。”《天工開物‧膏液》:“至菹蔬之登釜也,莫或膏之,猶啼兒之失乳焉。”
(14)獃;停留。《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他在官場登久了,而且一心一意又酷慕的是官,官場的規矩應該是在行的了;誰知大謬不然。”茅盾《多角關係》:“廠裏停工已經四個月了,登在上海的幾位股東屢次催我回來一趟。”
(15)掂量。《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鄧門上一見(那兩件禮物)雕鏤精工,愛不釋手,登一登分兩,有二十來兩重。”
(16)姓。《廣韻‧登韻》:“登,姓。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二)《集韻》丁鄧切,去嶝端。
(1)踩;走過。《集韻‧赘钫登韻》:“登,履也。”《水滸全傳》第八十四回:“說時遷,他是個飛檐走壁的人, 跳墻越城,如登平地。”引申為穿(鞋)。《文明小史》第四十九回:“(他)身上穿湖色熟羅的夾衫,上面套棗紅鐵線紗夾馬褂,底下登緞靴。”
(2)腿和底的方向用力。《西遊記》第四十四回:“到那,用登開門看時,原來是個大東廁。”《兒女英雄傳》第六回:“不防那女子抬起右腿用跟向胸脯上一登。”
(3)延長距離。《天工開物‧乃服‧經具》:“扱筘之後,以的杠與印架相望,登開五七丈。”
(4)拉。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他把盒子槍登開栓,壓夠一條子彈。”
(二)de2 《字彙補》東職切。通“得”。《公羊傳‧隱公五年》:“公曷為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休注:“登,讀言得來,得來之者,齊人語也。齊人名求得為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徐彥疏:“謂齊人急語之時,得聲如登矣……至著竹帛時乃作登字,故言由口授矣。”
1.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ㄗˋ
通用拼音 z 注音二式 t

樹立、建立。漢˙劉熙˙釋名˙釋言語:「事,也。,立也。」

插入。管子˙輕重甲:「則春有以耜,夏有以決芸。」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傳:「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