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掌,風,餒, 狙, 非難,臚言,下世,掌掌眼, 吹了一下風

 

真是個善懦的人,港大社會學學士,再到倫大讀完法律,祖傳大樹樹蔭底下長大,屠君來矮矮胖胖一身富泰相,我真擔心他追不到陸小梅,我也真想讓他獨自闖一闖 情關,闖得過算他有本事,闖不過也讓他長一長見識。那陣子我私底下向屠老闆輕輕吹了一下風,讓他知道他兒子的心事,讓他包容他兒子也許要動用些文玩字畫打 動美人心。這樣做已然違背了我的一點原則:我到底不忍心不幫一幫屠君來。



那年冬天一個周末,陸大人請杏廬先生和我到陸家吃晚飯,說是剛從倫敦郵購幾件小文玩讓我們給掌掌眼。 半山上一幢背山面海的五層高舊樓,陸家在三樓, 寬暢的客廳飯廳清雅得不得了,齊白石四屏花卉靜靜鎮在大沙發後面,不大,很帥,每一幅都棲着工筆小蟲,第四屏題了長長一首詩。幾盞壁燈幽幽照亮幾幅傅抱石 溥心畬張大千的畫和于右任沈尹默的字。陸大人說家裏女主人下世十幾年了,全靠掌上明珠小梅照顧這個家,還有一個會燒菜的上海老媽子粗活細活全在行。陸小梅 忙進忙出還那麼嫻靜那麼標緻,真是稀世的舊時代閨秀。---董橋

【词语】:掌眼【注音】:zhǎng yǎn 【释义】:1.留心观察出主意。 2.古瓷鉴定中的常用术语,意思是请别人鉴定瓷器的真伪...
 
 
 
非難

指責別人的過失。如:「他不負責任的態度,常引起同事們的非難。」 ㄈㄟ ㄋㄢˋ
ひなん 1 【非難/批難】
(名)スル
相手の欠点や過失を取り上げて責めること。
「不手際を―する」
台湾狙うミサイルが急増…陳総統、年頭演説で中国非難 (19じ:40分

ねらう 狙う


(take) aim ((at)); 《銃で》aim one's gun ((at)); 《目をつける》have an eye ((on)); 《うかがう》watch ((for)); 《求める》be after ((a thing)).

伺機﹑窺伺。管子˙七臣七主:「從狙而好小察。」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



狡猾﹑奸詐。如:「詐」。唐˙柳宗元˙罵尸蟲文:「縱其詭,延其變詐。」聊齋志異˙卷十˙席方平:「且飛揚其獪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伺機﹑窺伺。管子˙七臣七主:「從而好小察。」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良與客擊秦皇帝博浪沙中。」



 1. 下世
 注音一式 ㄒ|ㄚˋ ㄕˋ
 漢語拼音 xi  sh   注音二式 shi  sh 
去世。文選˙曹植˙三良詩:「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殘。」樂府詩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下輩子、來生。如:「願下世生為女人。」
後代。漢˙王充˙論衡˙感虛:「下世好虛,不原其實,故崩城之名,至今不滅。」南齊書˙卷二十八˙崔祖思傳:「斯實風高上代,民偃下世矣。」
下凡。紅樓夢˙第一回:「待這一干風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
人間。西遊記˙第二十九回:「我乃是天蓬元帥,只因罪犯天條,墮落下世,幸今皈正為僧。」
比喻陰間、地獄。喻世明言˙卷十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你前日在門前正做生活裡,驀然倒地,便死去,摸你心頭時,有些溫,扛你在床上兩日。你去下世做甚沼,凡五等。」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黹鹰一日伛,古文風。”按:甲文以“凡”或以“鳳”為“風”。
注音
釋義
(一)feng1《廣韻》方戎切,平東非。侵部。 (1) 空氣流動的現象。氣象學上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說文‧風部》:“風,八風也。”《廣雅‧釋言》:“風,氣也。”錢大昭疏義:“風氣者,《莊子》 云:‘大塊噫氣,其名為風。’”《六書故‧動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噓鼓動者命之曰風。”《詩‧鄭風‧蘀兮》:“蘀兮蘀兮,風其吹女。”漢劉向《說苑‧ 敬慎》:“樹欲靜乎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毛澤東《如夢令‧元旦》:“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又擋風。清碧荷館主人《黃金世界》第十七回:“獨木 不可以風,孤掌不可以鳴。” (2)教化。《廣韻‧東韻》:“風,教也。”《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王者之聲教也。”《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予一人以寧。” 孔傳:“世代民易,頑者漸化。”《戰國策‧秦策一》:“山東之國,從風而服。”《鹽鐵論‧非鞅》:“諸侯斂,西面而向風。”
(3)風俗;風氣。《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風俗也。”如:移風易俗。《呂氏春秋‧音初》:“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高誘注: “風,風俗。”宋方勺《青溪寇軌》:“在外監司牧守亦皆貪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一回:“所以作出傷風敗化 的事來。”
(4)《詩》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毛詩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 曰雅,六曰頌。”宋朱熹《詩集傳‧國風一》:“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泛指民歌;民謠。《呂氏春秋‧音初》:“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 《周南》、《召南》。”高誘注:“取塗山氏女南音為樂歌。”《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文心雕龍‧樂 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
(5)聲音。《廣雅‧釋言》:“風,聲也。”《管子‧輕重己》:“吹壎篪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按:清俞樾《君鄄羊經平議‧大戴禮記二》:“《管子》‘吹 壎篪之風’,猶言壎篪之聲也。”《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祿文〉》:“逸翮獨翔,孤風絕侶。”李偻注引《廣雅》:“風,聲也。”
(6)作風;風度。《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
,薄夫敦。”晉潘岳《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魏書‧杜銓傳》:“銓學涉有長者風,興盧玄、高允等同被徵為中書博士。”
(7)收采。《國語‧晉語六》:“風聽臚言於市,辨祥於謠,考百事於朝,問謗譽於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韋昭注:“風,采也。”
(8)風聲,消息。《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顧大嫂道:‘伯伯,你的樂阿舅透風與我們了。”《儒林外史》第五回:“知縣大驚,細細在衙門裏追問,纔曉得 是門子透風。”《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九回:“不知誰露了風了。”又傳說的,沒有確實根據的。《紅樓夢》第八十三回:“方纔風聞宮裏頭傳了一個太醫院御醫、 兩個吏目去看病。”梁啟超《如何纔能完成“國慶”的意義》:“我很盼望這種風說完全靠不住。”
(9)風波;事端。清宣樊子《檀香山華人受虐記》:“那驗病的西醫要想遇事生風,拍那商家的馬屁。”李劼人《大波》第四章:“不許地方上壞人藉故生風。”
(10)落。《呂氏春秋‧審時》:“其米多沃,而食之彊,如此者不風。”高誘注:“風,落也。”許維遹集釋:“《詩‧北山》鄭箋:‘風,放也。’風放雙聲,放落義近。此展轉相訓。”
(11)獸類雌雄相誘。《廣雅‧釋言》:“風,放也。”《字彙‧風部》:“牛馬牝牡相誘曰風。”《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 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又走逸。《玉篇‧風部》:“風,散也。”《古今韻會舉要‧東 韻》:“風,佚也。”《字彙‧風部》:“風,風佚,牛馬見風則走,牛喜順風,馬喜逆風。《北魏書‧崔挺傳》:“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 於是夷人感附。”又放蕩。《紅樓夢》第六十九回:“鳳丫頭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風吃醋,可知是個賤骨頭。”
(12)中醫術語。1.“六淫”之一。屬陽邪,為外感疾病的先導,並常與其它病邪結合而致病。如風寒;風熱;風濕。《左傳‧昭公元年》:“陰淫寒疾;陽淫 熱疾;風淫末疾;……。”《素問‧風論》:“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儒林外史》第十一回:“看過了脈,改用 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祛風的藥。”2.病理性症候的一個類型,其特點是病勢急驟、多變。臨爿钫木常見的有中風(腦血管意外)、腸風、痛風等。《素問‧ 至真要大論》:“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正字通‧風部》:“風,四肢彳钫扁枯曰風。”唐李白《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然臣年過耳順,風瘵日加。”
(13)羽。《廣雅‧釋器》:“風,羽也。”
(14)眾。《廣雅‧釋詁三》:“風,眾也。”錢大昭疏義:“風者,疑‘凡’之為偽,故有‘眾’訓。”
(15)顛狂病,也指顛狂。後作“瘋”。《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又狂疾。”《正字通‧風部》:“風,今俗狂疾曰風。別作瘋。”《南宋書‧逸民‧吳 若傳》:“吳郎風耶﹖何忽如此。”元喬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第一折:“這風子在豫章時,張尚之家曾見來。”《西遊記》第三十二回:“你原來是個風和 尚。”
(16)嘻戲。《水滸全傳》第七十四回:“眾人憂得你苦,你卻在這裏風!快上山去!”明汪錂《春蕪記‧瞥見》:“啐,這癡丫頭又來風了。”
(17)姓。《集韻‧東韻》:“風,姓。”《通志略‧氏族略三》:“風氏,姓也。伏羲氏之姓。任、宿、須句、顓臾四國皆風姓。古之時亦有以為氏者,黃帝之臣風后是也。”
(二)feng4《廣韻》方鳳切,去送非。又方戎切。侵部。 (1) (風)吹。《廣雅‧釋言》:“風,吹也。”《孟子‧公孫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風。”漢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宋蘇軾《與孫叔靜》:“屬飲藥汗後不可以風,未即詣謝,又枉使旌。”又乘涼。民國二十五年修《牟平縣志‧方言》:“納涼曰風。”《論語‧先進》: “浴乎沂,風乎舞雩。”何晏集解:“包曰:‘風涼於舞雩之下’。”唐權德輿《司徒歧國公杜城郊居記》:“濯于潺湲,風于碧鮮。” (2)教育;感化。《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上行下傚謂之風。”《詩‧周南‧關雎‧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漢書‧武帝紀》:“導民以禮,風之以樂。”顏師古注:“風,教也。”唐李白《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革其俗而風之,漁其人而涵之。”
(三)feng3 (舊 讀feng4)《廣韻》方鳳切,去送非。侵部。通“諷”。1.諷諫;勸告。《廣雅‧釋詁三》:“風,告也。”王念孫疏證:“諷,與風通。”《集韻‧送韻》:“諷,諫刺。或作風。”《篇海類編‧天文類‧風部》:“風,微加曉告也。”《詩‧小雅‧北山》:“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陸德明釋文:“風,音諷。”《史記‧梁孝王世家》:“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聊齋志異‧俠女》:“明日當往拜其 母,便風以意。”2.諷誦。《集韻‧送韻》:“諷,《說文》:‘誦也’。或作風。”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熟讀《楚詞》,朝夕風詠,以為之 本熟讀《楚詞》,朝夕風詠,以為之 本。”清戴名世《程偕柳淮南遊草序》:“摹情綴景,婉麗可風。”







(臚言, 胪言) 傳言;流言;群體之言。
《國語‧晉語六》: “風聽臚言於市, 辨祅祥於謠。”
韋昭 注: “風, 采也。 臚, 傳也。 采聽商旅所傳善惡之言。”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 “飛語一發, 臚言四馳。”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原敘》: “爰取昔日所藏, 詮次成帙, 附陳肊見, 以當臚言, 藉備異日史家之采擇。”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 “總統之選, 非能自庸妄陵獵得之, 必其嘗任方面與為國務官者, 功伐既明, 才略既著, 然後得有被選資格, 故雖以全國人民臚言推舉, 不至怐瞀而失其倫也。”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掌,手中也。从手,尚聲。”
注音
釋義
(一)zhang3《廣韻》諸兩切,上養章。陽部。 (1) 手心;手掌。《說文‧手部》:“掌,手中也。”王筠句讀:“《增韻》:‘掌,手心也。’謂指本也。”《論語‧八佾》:“指其掌。”《世說新語‧文學》: “一坐同時拊掌而笑,稱美良久。”唐呂巖《憶江南》之九:“八卦九宮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也指動物的腳掌。《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 所欲也。”《文選‧曹植〈七啟〉》:“批熊碎掌,拉虎摧斑。”李偻注:“掌,熊蹯也。” (2)用手掌打。《文選‧揚雄〈羽獵賦〉》:“蹶松柏,掌蒺藜。”李偻注:“掌,以掌擊之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九回:“老太太道:‘胡說!掌嘴!快去罷。’”魯迅《吶喊‧狂人日記》:“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
(3)手拿;執持。《封神演義》第二回:“四下裏齊舉火把,八方處亂掌燈毬。”《儒林外史》第十回:“眾家人掌了花燭,把蘧公孫送進新房。”臧克家《李大釗》十四:“一面紅旗前面飄,掌大旗的是李大釗。”
(4)職掌;主管。《周禮‧天官‧凌人》:“凌人掌冰。”鄭玄注:“杜子春讀掌冰為主冰也。”《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 匿。”趙岐注:“掌,主也。”唐李白《明堂賦》:“其深沉奧密者,則赤熛掌火,招拒司金。”魯迅《且介亭雜文‧答曹聚仁先生信》:“普及拉丁化,要在大眾自掌教育的時候。”
(5)忍;支撐。《紅樓夢》第二十九回:“連賈珍也掌不住笑了。”又第五十二回:“只覺頭重身輕,滿眼金星亂迸,實實掌不住。”
(6)手。南朝梁簡文帝《吳興楚王神廟碑》:“式樹高碑,翠石勒文,事偕神掌。”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吳農祥,字伯慶,家多藏書……且勤於掌錄,祕閣之鈔逾萬卷。”
(7)釘在馬、驢、騾等蹄子底下的蹄鐵。如:這匹馬該釘掌了。又指釘或縫在鞋底前後的補釘。如:鞋掌。
(8)水澤。《釋名‧釋水》:“水泆出所為澤曰掌。水停處如手掌中也。今兗州人謂澤曰掌也。”王先謙疏證補:“王啟原曰:‘水停處如掌中,掌坦而易泄,則瀦水無多,如今南方之塘,非藪澤之澤也。掌即棠之轉音。’”
(9)通“常(chang2)”。經常;平常。《墨子‧非樂上》:“是以食必梁肉,衣必文繡,此掌不從事乎衣食之財,而掌食乎人者也。”畢沅校:“掌,一本作常。”孫詒讓閒詁:“掌、常字通。”
(10)姓。《通志‧氏族略四》:“掌氏,魯大夫黨氏之後……宋有直祕閣掌禹錫。



領頭字
解形

注音
釋義
(一)nei3《廣韻》奴罪切,上賄泥。微部。 (1) 饑餓。《廣雅‧釋詁四》:“餒,飢也。”《論語‧衛靈公》:“耕也,餒在其中矣。”何晏注:“鄭曰:‘餒,餓也。’”唐沈既濟《枕中記》:“吾家山東,有 良田五頃,足以禦寒餒。”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每日兩餐,不慮凍餒。”又使受餓。《孟子‧梁惠王下》:“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
(2)喪失勇氣。如:勝不驕,敗不餒。《孟子‧公孫丑上》:“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明姚茂良《雙忠記》第二十齣:“大丈夫休餒,浩然之氣,志士不忘。”清王夫之《宋論‧太祖九》:“始易視之,中輕嘗之,卒且以一衄而形神交餒。”
(3)空虛、貧乏。《文心雕龍‧事類》:“有飽學而才餒者。”唐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視其全篇,意思殊餒。”
(4)魚腐爛。《爾雅‧釋器》:“肉謂之敗,魚謂之餒。”郝懿行義疏:“餒者《說文》云:‘魚敗曰餒。’”《論語‧鄉黨》:“魚餒而肉敗,不食。”又泛指食物腐敗。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卷七:“食物餒敗,生蟲,欣然食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