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遇,咄,涂,叱咄,咄咄,小咄 , 咄嗟 ,嚆矢,夜咄, 咄咄逼人,書空咄咄,遇人不淑



ㄉㄨㄛˋ
古賀守『フランス・ドイツワイン小咄』(福本秀子女史との共著)産調出版(2001年)
小咄(小話) ... 小咄(小話,笑い話).
こばなし 2 【小話//噺】
(1)短くおもしろい話。ちょっとした気の利いた話。
(2)
落とし話の近代に入っての呼称。単行本としては1917年(大正6)刊「小咄十種」が嚆矢
(3)
簡単な世間話。ちょっとした話。
「堺よりの魚荷ども夜の明け方してぞ通りける/落葉集
咄嗟
嘆息。抱朴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熱,不覺咄嗟。宋˙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詩:吾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片刻之間。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八:俛仰生榮華,咄嗟復彫枯。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三湯十菜,添案小喫,頃刻間,擺滿了桌子,真個咄嗟而辦。
呵叱、怒吼。宋˙蘇轍˙三國論:項籍乘百戰百勝之威而執諸侯之柄,咄嗟叱吒,奮其暴怒。
とっさ 
〔「咄」は舌打ちをしてしかること、「嗟」は嘆息の意〕きわめて短い時間。あっという間。一瞬。
の間の出来事だった」「の場合に役に立つ
~の quick; 《予期せぬ》unexpected
~に at once; right away; promptly.
~によける dodge.~に間に合わない won't do in an emergency.



嚆矢ㄏㄠ ㄕˇ
響箭,有聲的箭在發射時,先聞其聲,後見箭至。比喻事物的開始。莊子˙在宥:「吾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接槢也,仁義之不為桎梏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為桀跖嚆矢也!」亦稱為「箭」﹑「鳴鏑」﹑「響箭」。

こうし かう― 1嚆矢】


(1)〔「嚆」は叫ぶ意〕かぶら矢。
(2)〔昔、中国で合戦の初めに、かぶら矢を敵陣に向けて射かけたことから〕物事のはじめ。最初。
「その説を唱えたのは彼をもって―とする」






不淑
人死謂之「不淑」,《禮記》:「如何不淑」是也。生離亦謂之「不淑」,《詩.中谷有蓷》:「遇人之不淑矣」是也。失德亦謂之「不淑」,《詩.君子偕 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是也。國亡亦謂之「不淑」,《逸周書》:「王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曰:嗚呼!不淑!?是也。」


不淑不善。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條其矣;條其矣,遇人之不淑矣。文選˙嵇康˙幽憤詩:咨予不淑,嬰累多虞。
不幸,弔喪慰問之詞。禮記˙雜記上: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遇人不淑


女子誤嫁了不好的丈夫。語本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條其矣,條其矣,遇人之不淑矣。
白川 靜著【詩經的世界】杜正勝譯,台北:東大出版社 ,2001 --頁217 直接根據禮記˙雜記上 (不幸,弔喪慰問之詞。)等說法 將遇人不淑 解釋為"死別"....




相逢、不期而會。如:「巧」。書經˙胤征:「入自北門,乃汝鳩﹑汝方。」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還至栗,剛武侯,奪其軍。」

契合、投合。孟子˙公孫丑下:「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故去,豈予所欲哉?」韓非子˙難二:「於法則行,不於法則止。」

得志、得到賞識。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序:「世以混濁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漢˙王充˙論衡˙逢:「吾仕數不,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

對待。如:「禮」。宋史˙卷三六一˙張浚傳:「浚知上浚厚,而浚純實可謀大事。」

遭受。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以口語此禍,重為鄉黨所笑。」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抵擋、對付。商君書˙外內:「以此敵,是以百石之弩射飄葉也。」荀子˙大略:「無用吾之所短,人之所長。」

機會。如:「際」、「機」。三國˙吳˙韋昭˙博奕論:「設程試之科,垂金爵之賞,誠千載之嘉會,百世之良也。」

姓。如漢代有沖。





ちゃじ‐しちしき【茶事七式】
茶会の7種類の方式。暁の茶事、朝の茶事、正午の茶事、夜咄(よばなし)の茶事、不時の茶事、飯後(はんご)の茶事、跡見(あとみ)の茶事。

よばなし‐の‐ちゃじ【夜×咄の茶事】

    茶事七式の一。炉の季節に、午後6時ごろから行われる茶会。
     


    『歴史の夜咄』
    『歴史の夜咄』
    司馬遼太郎・林屋辰三郎著
    1981 小学館
    よ‐ばなし【夜話/夜咄】
    1 夜、談話すること。また、その談話。やわ。《季 冬》「―や猫がねずみをくはへゆく/孝作」 2 「夜咄の茶事」の略。
とつ【咄】
[感]《舌打ちの音から》 1 激しくしかるときに発する語。ちょっ。「―、国賊」〈木下尚江・良人の自白〉 2 事の意外さに驚き怪しむときに発する語。
とつ【咄】
[音]トツ(漢) [訓]はなし 〈トツ〉舌打ちする音。「咄嗟(とっさ)・咄咄」 〈はなし(ばなし)〉落とし話。「咄家(はなしか)/小咄・三題咄」


.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ㄉㄨㄛˋ
 漢語拼音 du   注音二式 du 


斥責、怒罵。管子˙形勢解:「烏集之交,初雖相驩,後必相。」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女云:『夜無知者。』甯又之。」

表示呵叱。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郭舍人傳:「郭舍人疾言罵之曰:『!老女子!何不疾行!』」

表示痛惜。漢書˙卷五十四˙李廣傳:「立政曰:『!少卿良苦!』」



台湾、日本搁置主权争议,签署共享东海渔业资源协议。

“北京过去曾试图说服台北共同出面对付东京。台北从未真正为此动过心。而随着(台日)协议的签署,这一选项便不再存在。如果日本和台湾最终能够消除争议, 咄咄逼人的中国就成了激化冲突的唯一一方。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提醒日本遵守在台湾问题上的诺言。在官方层面,东京只与北京有外交关系,但与台北维持着密 切交往。北京对每一个能被解释为承认台湾为独立国家的协议都投以怀疑的眼光。”

2.   部首 女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ㄥˋ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ng

古代陪送出嫁的女子和男子。儀禮˙士昏禮:「御餕。」鄭玄˙注:「古者嫁女必姪娣從,謂之。姪,兄之子。娣,女弟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文衣之七十人。」

侍妾。後漢書˙卷二十八下˙馮衍傳:「衍娶北地任氏為妻,悍忌,不得蓄妾。」

陪嫁﹑送嫁。左傳˙僖公五年:「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秦穆姬。」杜預˙注:「送女曰。」

相送。楚辭˙屈原˙九歌˙河伯:「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予。」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傳:「迅飆潚其我兮,鶩翩飄而不禁。」

 1. 咄咄
 注音一式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漢語拼音 du  du   注音二式 du  du 
感嘆聲、驚怪聲。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嚴光傳:「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唐˙袁郊˙紅線:「嵩聞之,日夜憂悶,咄咄自語,計無所出。」
 5. 書空咄咄
 注音一式 ㄕㄨ ㄎㄨㄥ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漢語拼音 sh  k n  du  du   注音二式 sh  k ng du  du 
 相似詞   相反詞 得意洋洋
晉人殷浩被黜放,終日以手指向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見晉書˙卷七十七˙殷浩傳。後比喻失意、激憤的狀態。金˙元好問˙鎮平縣齋感懷詩:「書空咄咄知誰解,擊缶嗚嗚卻自驚。」

 2. 咄咄逼人
 注音一式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ㄅ| ㄖㄣˊ
 漢語拼音 du  du  b  r n  注音二式 du  du  b  r n
 相似詞 氣燄萬丈、盛氣凌人  相反詞 平易近人、屈己從人
咄咄,本為驚懼之聲,後用來表示氣勢很盛。咄咄逼人指盛氣凌人,使人驚懼。晉˙王羲之˙雜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將軍會稽內史瑯琊王羲之敢致書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次復作危語……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



1.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ㄊㄨˊ
 漢語拼音 t   注音二式 t 

道路。通「塗」﹑「途」。戰國策˙趙策三:「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於鄒。」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大朱廣,夷石為堂。」

姓。如宋代有天明﹑正勝。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遇,逢也。從辵,禺聲。”
注音
釋義
(一)yu4《廣韻》牛具切,去遇疑。侯部。 (1) 相逢,不期而會。《爾雅‧釋詁下》:“遇,見也。”又《釋言》:“遇,偶也。”郭璞注:“偶爾相值遇。”《書‧胤征》:“入自北門,乃遇汝鳩、汝方。”孔 傳:“不期而會曰遇。”《史記‧高祖本紀》:“還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魯迅《華蓋集續編‧紀念劉和珍君》:“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遇見程君。” (2)遭受,遇到。《商君書‧戰法》:“民倦且饑渴,而復遇疾,此其〔敗〕道也。”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僕以口語遇此禍,重為鄉黨所笑。”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3)合;投合。《孟子‧公孫丑下》:“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孫奭疏:“不遇於齊王,不得行其道,故去。”《韓非子‧難二》:“遇於法則行,不遇於法則止。”
(4)得志,見賞。《史記‧儒林列傳》:“世以混濁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遇。”《論衡‧逢遇》:“昔周人有仕數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者。” 宋王安石《次韻酬宋王钫己六首》之六:“更怪高材終未遇,有司何日選方聞﹖”又求得。《列子‧楊朱》:“凡生之難遇,而死之易及,以難遇之生,俟易及之 死,可孰念哉﹖”
(5)際遇;機會。《東觀漢記‧耿況傳》:“太史官曰:‘耿況彭寵,俱遭際會,順時乘風,列為藩輔,忠孝之策,千載一遇也。”三國吳韋昭《博弈論》:“設 程式之科,垂金爵之賞,誠千載之嘉會,百世之良遇也。”明張溥《五人墓碑記》:“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 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6)抵當,對付。《商君書‧外內》:“以此遇敵,是以百石之弩射飄葉也。”《荀子‧大略》:“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楊倞注:“遇,當也。”《戰國策‧齊策一》:“復整其士卒以與王遇,必不便於王也。”
(7)對待。《管子‧任法》:“奇術技藝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過其情,以遇其主矣。”尹知章注:“遇,待也。”《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蓋追先帝 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李偻注:“遇,謂以恩相接也。”《宋史‧張浚傳》:“浚知上遇浚厚。”又禮遇。《呂氏春秋‧音初》:“禹行功,見塗山之 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高誘注:“遇,禮也。禹未之禮而巡狩南行也。”
(8)遏止。《易‧小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高亨注:“遇,猶遏也。迎而止之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偻持勢者蚤絕其姦萌,故季孫讓仲尼以遇勢,而況錯之於君乎﹖”
(9)指諸侯冬時朝王。《古今韻會舉要‧遇韻》:“遇,冬朝之名。”《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 曰同。”鄭玄注:“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為文。六服之內,四方以時分來,或朝春,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名殊禮異,更遞而彳钫扁。”
(10)通“愚(yu2)”。愚笨。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需部》:“遇,
借為愚。”《墨子‧非儒下》:“盛為聲樂,以淫遇民。”孫詒讓閒詁:“遇與愚通。畢(沅)云:當為愚民。”
(11)地名。在山東省曲阜與寧陽之間。《春秋‧襄公十五年》:“齊侯伐我北鄙,圍成。公救成,至遇。”杜預注:“遇,魯地。”
(12)姓。《廣韻‧遇韻》:“遇,姓。何氏《姓苑》云:‘東莞人。’《風俗通》云:‘漢有遇沖,為河內太守。’”
(二)yong2 《集韻》魚容切,平鍾疑。〔曲遇〕地名。《集韻‧鍾韻》:“遇,曲遇,地名。”《史記‧高祖本紀》:“西與秦將楊熊戰白馬,又戰曲遇東,大破之。”司馬貞索隱:“徐廣云:‘在中牟’……司馬彪《郡國志》中牟有曲遇聚也。”
(三)ou3 《字 彙補》五口切。同“偶”。《字彙補‧部》:“遇,與偶同。”1.相對。《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卑勝高,兌勝方。”司馬貞索隱:“遇,音 偶。”2.偶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曲三‧孤兒行》:“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余冠英注:“遇,偶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