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近十年,台灣流行"魂"。我們附近的運動品商店,"野球魂",可能只做周末的生意,很"旺。"
For the Love of Physics: From the End of the Rainbow to the Edge of Time - A Journey Through the Wonders of Physics 遠流版書名: 我在MIT 燃燒物理魂
(好書,不要錯過......)
杜正勝著《臺灣心 臺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是本不可多得的書。由2年《自由日報》" 臺灣的心"專欄和幾篇論說的結集,內容豐富,立論持平。
本書末篇是應《聯合報 臺灣光復五十周年特刊》1995.10.25 所寫的:《找回健康的臺灣魂----為文化臺灣催生奉白》,很值得拜讀。
"......而在知命之年看到本土文化從基層幽暗的角落走上廟堂舞台,看到差點在我們手中消失的母語已有復甦之勢,內心的激動是無法言宣的。......但"文化臺灣"應不只限於民俗曲藝或鄉土文學,從我們這被人來看,勤奮、樸實、寬恕的"臺灣魂",才是她的核心。"
杜正勝:《台灣心 臺灣魂》《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主體教育、意識形態與文化思維;臺灣歷史圖像的表層和內裡《古典與現實之間》 《藝術殿堂內外》
作者: 杜牧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徑苔蕪不可尋。 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佩月如襟。
《胡適書信集》1934-1949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封底的浮印原信,以前都沒注意......
".......1927年10月17日晚,商務印書館元老張元濟在上海家中突遭綁匪劫持,隨即被掠至鄉下隱匿。關於此事,張樹年在《我的父親張元濟》一書中描述甚詳:「1927年10月17日晚,一輛汽車開到極司非而路,車上下來五個人,到我家叫門。傭人剛開門,這夥人就蜂擁而入,先把開門者用手槍頂著押往門房間,接著疾步穿過花園,持槍衝上樓梯。這時父親正與家人在二樓吃飯,見有這麼些人上樓,剛想起身問話,一個綁匪已用手槍頂住飯桌旁的堂兄樹源,大約他們見只有樹源一個年輕人,怕他抵抗。有個頭目模樣的人指指我父親,說:『不是那個,是這一個!』於是,綁匪不由分說架起父親走了。」........
綁匪也為張元濟的人格力量所感,只收了張家一萬元便將其客氣地送回,回家後張元濟把《盜窟十詩》排印出來,遍送親朋好友以作紀念。後來有人誤傳《盜窟十詩》是張元濟脫險歸來後所作,胡適也這樣認為,他在致張元濟的慰問信中說:
「盜窟歸來一述奇,塞翁失馬未應悲。已嘗六夜繩床味,換得清新十首詩。
菊生先生(案:張元濟號菊生)脫險歸來,作詩自遣,皆溫柔慈祥之言,無一句怨毒之語。因占絕句一首"奉"和(案:胡適原書有此"奉"字),並乞
教正。
胡適
十六、十一、九
」
張元濟讀後專門覆信胡適,並依韻撰詩一首,說明《盜窟十詩》乃作於匪窟之中:
「世事遭逢未足奇,本來無喜亦無悲。為富六日清閒甚(指被當做富人遭綁架六日),此是閒中學賦詩。」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xBx2M.html
奉和的解釋:謂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唐楊炯有《奉和上元酺宴應詔》詩。清孫枝蔚《戲贈左子直棅納姬》詩:“賓客催粧總有詩,吾將奉和卻攢眉。”
闲话德国:一年一眨眼
尽管2016年是相当热闹的一年,我们仍然觉得它一晃而过。专栏作者张丹红在这一年里对人类历史有了新的视角。
【奉白】
【奉白】的意思是:奉白fèng bái 奉告。 ●宋蘇軾《與人書》:「知公疾苦,故詳以奉白。」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先生﹞聞窗外語曰:‘有事奉白,慮君恐怖,奈何?’」★「奉白」在《漢語大詞典》第3252頁 第2卷 1508奉白fèng bái奉告。
宋·蘇軾《與人書》:「知公疾苦,故詳以奉白。」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先生﹞聞窗外語曰:‘有事奉白,慮君恐怖,奈何?’」
【晃】日-6-10
音讀 (ㄧ)ㄏㄨㄤˇ (漢拼)huǎng
解釋 1.明亮、光亮。
明晃晃2.閃耀、照耀。
燈光太亮了,晃得人眼睛都睜不開。
3.很快閃過。
一晃而過
音讀 (二)ㄏㄨㄤˋ (漢拼)huàng
解釋 搖擺、搖動。
搖晃、搖頭晃腦
領頭字
奉
解形
《說文》:“奉,承也。人岙人手,人岙人廾,丰聲。”
注音
釋義
(一)feng4《廣韻》扶隴切,上腫奉。又《集韻》撫勇切。東部。 (1)承受;接受。《說文‧廾部》:“奉,承也。”《書‧盤庚上》:“乃既先惡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孫星衍疏:“既導民以惡,乃自承其禍,痛悔之無及矣。”唐杜甫《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幕下郎官安隱無﹖從來不奉一行書。”仇兆鰲注:“不奉書,不接來書也。”魯迅《書信‧致曹聚仁
(2)承受物件的東西。《國語‧齊語》:“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幣,縷綦以為奉,鹿皮四個;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載而歸。”韋昭注:“奉,藉也,所以藉玉之藻也。”引申為憑藉。《韓非子‧有度》:“小臣奉祿養交,不以官為事。”
(3)贊助;扶助。《逸周書‧太子晉》:“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遠人。”《淮南子‧說林》:“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奉之。”高誘注:“奉,助也。”《顏氏家訓‧勉學》:“周宏正奉贊大猷,化行都邑,學徒千餘,實為盛美。”
(4)恭敬地捧著,拿著。後作“捧”。《廣雅‧釋詁三》:“奉,持也。”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卷三:“奉者,皆謂恭而持之。”《儀禮‧士昏禮》:“賓右取脯,左奉之,乃歸執以反命。”《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三國魏曹丕《大牆上蒿行》:“前奉玉卮,為我行觴。”明陳所聞輯《南北宮詞記‧南宮詞紀‧擬漢宮春怨‧商調二郎神》:“銅壺轉,奉箕𦭐熷帚,又平明金殿,記少小披香曾侍宴。”
(5)進獻。《廣雅‧釋言》:“奉,獻也。”《詩‧秦風‧駟驖》:“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毛傳:“冬獻狼,夏獻麋,春秋獻鹿豕群獸。”《遼史‧禮志六‧嘉儀下》:“五月重五日,午時,採艾葉和綿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清徐鼒《小腆紀年‧清世祖順治三年》:“明鄭鴻逵棄仙霞關。……時有民謠曰:峻峭仙霞關,逍遙車馬過。將軍愛百姓,拱手奉山河。”又指進獻貢奉的物品。《儀禮‧聘禮》:“官陳幣皮北首西上,加其奉於左皮上。”鄭玄注:“奉,所奉以致命。”《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建安十二年春二月”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書》:“若年殷用足,租奉畢入,將大與眾人悉共饗之。”
(6)給與;送。《廣韻‧腫韻》:“奉,與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杜預注:“奉,與也。”宋王安石《與馬運判書》:“比奉書,即蒙寵答,以感以怍。”清洪仁玕《資政新篇》:“先與保人議定每年納銀若干,有失則保人賠其所值,無失則嬴(贏)其所奉。”
(7)為……效勞;侍候。《字彙‧大部》:“奉,侍也。”《管子‧國蓄》:“春以奉耕,夏以奉耘。”《漢書‧食貨志下》引用管文下,顏師古注:“奉,謂供事也。”唐白居易《翰林制詔‧與從史詔》:“卿推誠奉國,積慶承家,既彰盡節之忠,宜洽流根之澤。”
(8)擁戴;尊崇;跟隨。《左傳‧隱公元年》:“故仲子歸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洪亮吉詁:“奉皆有尊崇之義。”《世說新語‧賢媛》:“秦末大亂,東陽人欲奉(陳)嬰為主。”明客溪漁隱《求野錄》:“(李)定國曰:(孫)可望扶明,我則奉之;若其渝盟,我則殺之。”
(9)討好;奉承。宋佚名《梅妃傳》:“(高)力士方奉(楊)太真,且畏權勢。”張友鶴注:“奉,趨奉,巴結。”《儒林外史》第十回:“晚生只是個直言,並不肯阿諛趨奉。”
(10)信奉;遵循。《左傳‧哀公六年》:“吾子奉義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新唐書‧王世充傳》:“(李)密稱臣奉制,引兵從(宇文)化及黎陽,戰勝來告。”清王夫之《周易外傳‧雜卦傳》:“變合常全,奉常以處變。”魯迅《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乾隆朝所竭力‘銷毀’的書,雖遺老也不復明白,不到一百三十年,又從新奉為寶典了。”
(11)祭祀,供奉。《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北史‧穆崇傳》:“道武異之,命崇立祀,子孫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諫上書》:“陛下奉先思孝,興福除禍。”《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中蓋玉皇閣,前三楹奉白衣大士,後三楹奉三教聖人。”
(12)養,供給。《潛夫論‧浮侈》:“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新唐書‧陸贄傳》:“一人征行,十室資奉。”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七:“邇者民糧逋負,屯種廢弛,而動請內帑,虛腹心以奉四肢,非完策也。”
(13)用度;給養。《孫子‧作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管子‧山國軌》:“立三等之租于山,曰:握以下者為柴楂,把以上者為室奉,三圍以上為棺木岙享之奉。”尹知章注:“室奉,備宮室之用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袁紹)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14)俸祿。後作“俸”。《廣雅‧釋詁四》:“奉,祿也。”《集韻‧用韻》:“俸,秩祿也。或作奉。”《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四曰祿位”漢鄭玄注:“祿,若今之月奉也。”陸德明釋文:“奉,本或作俸。”《戰國策‧趙策四》:“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新唐書‧李光弼傳》:“罷軍中雜徭,出奉錢贖將士質賣子,還其家。”
(15)事奉;待遇。《孟子‧告子上》:“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白樂天亦嗜酒,其家釀黃醅者,蓋善酒也。又每飲酒必有絲竹僮妓之奉。”《宋史‧余玠傳》:“賓館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數月,無所言。”
(16)保全,保持。《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蒍呂臣實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杜預注:“言其自守無大志。”《管子‧四稱》:“君若有過,各奉其身。”郭沫若等集校:“奉者,保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17)敬詞。《書‧洛誥》:“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槐安國王遣小臣致命奉邀。”清孔尚任《桃花扇‧訪翠》:“既蒙不棄,擇定吉期,賤妾就要奉攀了。”
(18)通“逢(<現代音>feng2<\/現代音>)”。《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四度》:“外內皆順,命日天當。功成而不廢,後不奉央〔殃〕。”
(19)地名。1.古州名。在今四川省松潘縣附近。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八‧廢崌州》:“唐貞觀中,党項部細封、拓拔等氏相繼來降,以其地置崌、奉、宕、遠等州。”2.奉天的省稱。清順治時,移遼陽府於盛京(今瀋陽市),改名奉天府。光緒末改設奉天省。1929年改名遼寧省。
(20)姓。《通志‧氏族略五》:“奉氏,見《姓苑》。”《正字通‧大部》:“奉,姓。漢馬軍使奉揮,明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