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活來--- 2010 復活節主題
本周末,德国复活节和平与裁军大游行将迎来它五十周年生日。50年前,因为德国国防军要装备核武器,引发全社会大游行,示威者的核心议题是:实现全球无核化,要求从德国土地上撤出所有核武器。50年后的今天,这些核心议题依然如故。
死去活來
昏死過去又醒來。形容非常痛苦或悲傷。紅樓夢˙第一○三回:「只見香菱已哭得
死去活來,寶蟾反得意洋洋。」文明小史˙第三十七回:「慕政大哭一場,他母親也自哭得
死去活來。」
梁啟超1925年家書都用"來復一"等說法
心跳七十至
1. 來復 |
注音一式 ㄌㄞˊ ㄈㄨˋ |
漢語拼音 l i f |
注音二式 l i f |
來回、往復。本指易道中由剝至復的過程。易經剝卦坤下艮上,僅剩上九一陽爻,卦氣上升,轉為坤卦,坤下坤上,一陽不餘,轉至復卦,震下坤上,初九一陽始生。故由剝之上九一陽將盡至復卦一陽始生,來復七爻,於時可代表七日。易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孔穎達˙正義:「陽氣始剝盡,謂陽氣始於剝盡之後至陽氣來復時,凡經七日。」後亦用來代表七天的循還周期。稱一星期為一個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 |
|
66. 至 部首 至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6 |
注音一式 ㄓˋ |
漢語拼音 zh |
注音二式 j |
|
|
| 到達﹑來到。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
|
|
| 大﹑完善。孝經˙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
|
|
| 極﹑甚。呂氏春秋˙雜俗覽˙為欲:「天子至貴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壽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勸。」文選˙李密˙陳情表:「今臣亡王國賤俘,至微至陋。」 |
|
|
| 表示轉折的語氣。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
|
| | 二十四節氣之一。如:「冬至」﹑「夏至」。 |
|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
領頭字
|
至 |
解形
|
《說文》:“至,鳥飛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一鄄觞鄄主,古文至。”按:羅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認為,像矢遠來降至地之形,不像鳥形。 |
注音
|
釋義
|
(一)zhi4《廣韻》脂利切,去至章。脂部。 | (1)鳥從高處飛到地上。《說文‧至部》:“至,鳥飛从高下至地也。”
(2)到;來到。《玉篇‧至部》:“至,到也。”《詩‧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漢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唐丘為《題農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3)及;達到。《玉篇‧至部》:“至,達也。”清劉淇《助字辨略》卷四:“至,猶及也。”《詩‧小雅‧伐木序》:“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
者。”《莊子‧人間世》:“所存乎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王先謙集解:“至,猶遠及也。”《禮記‧樂記》:“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鄭玄
注:“至,謂達也,行也。”
(4)極點;到極點。《玉篇‧至部》:“至,極也。”《易‧坤》:“至哉坤元。”孔穎達疏:“至,謂至極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至矣哉!直而不
倨,曲而不屈。”孔穎達疏:“至矣哉,言其美之至也。”《孟子‧離婁上》:“規矩,方員之至也。”趙岐注:“至,極也。”
(5)盡;窮盡。《莊子‧天下》:“選則不遍,教則不至。”郭象注:“任其性乃至。”《管子‧侈靡》:“女言至焉。”尹知章注:“至,謂盡理。”
(6)大。《玉篇‧至部》:“至,大也。”《戰國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高誘注:“至,猶大也。”《呂氏春秋‧求人》:“欲盡地利,至勞也。”高誘注:“至,大也。”《潛夫論‧讚學》:“雖有至材,不生而能。”
(7)甚。《孟子‧萬章下》:“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趙岐注:“至,甚也。”《莊子‧人間世》:“剋核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成玄英疏:“夫剋切責核,逼迫太甚,則不善之心欻然自應。”
(8)善;善於。《玉篇‧至部》:“至,善也。”《詩‧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毛傳:“弔,至。”漢鄭玄箋:“至,猶善也,不善乎昊天愬之也。”《周
禮‧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鄭玄注:“至,猶善也。”《管子‧法法》:“夫至用民者,殺之危之,勞之苦之,飢之渴之。”尹知章注:
“至,善也。夫善用人者必以法,其不從法,甚者危殺之,其次勞苦飢渴之。”
(9)最好的。如:至德;至理。《後漢書‧吳漢傳》:“免下愚之敗,收中智之功,此計之至者也。”《南史‧沈顗傳》:“幼清靜,有至行。”
(10)周密;周到。章炳麟《文始》:“《詩傳》曰:‘周,至也。’《說文》周訓密,此猶今言周到。至亦有密義。”《詩‧小雅‧賓之初筵》:“百禮既至,
有壬有林。”《太平廣記》卷四百二十六引劉敬叔《異苑》:“多虎,劉防衛甚至。”《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見輒把臂入林,款禮頗至。”
(11)實,實質。《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郭慶藩集釋:“至,與質同。至,實也。”《漢書‧東方朔傳》:“朔狂,幸中耳,非至數也。”顏師古注:“至,實也。”三國魏嵇康《釋私論》:“故善之與不善,物之至者也。”
(12)導致。《墨子‧非儒下》:“孔丘所行,心術所至也。”《韓非子‧說疑》:“諂諛之臣,唯聖王知之,而亂主近之,故至身死國亡。”
(13)恰當。《荀子‧正論》:“不知逆順之理,小大、至不至之變者也,未可與及天下之大理者也。”楊倞注:“至、不至,猶言當、不當也。”
(14)壅閉;堵塞。後作“窒”。《易‧井》:“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貴賤無司,事變日至。”郭沫若等集校引尹桐陽曰:“至,同窒,塞也。”
(15)節氣名。指冬至、夏至。《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杜預注:“至,冬、夏至也。”唐杜甫《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五:“古有數九九之語,蓋自至後起,數至九九,則春已分矣。”
(16)中醫稱脈博跳動。《素問‧平人氣象論》:“脈絕不至,曰死。”《元史‧李杲傳》:“病傷寒,目赤而頓渴,脈七八至。”又脈搏次數增多。《難經‧第十四難》:“脈有損至,何謂也﹖”徐靈胎經釋:“少曰損,多曰至。”
(17)須要;必定。楊樹達《詞詮》卷五:“至,恒與副詞‘不’、‘何’連用。‘不至’,猶今言‘不必’;‘何至’,猶今言‘何必’。”《韓非子‧外儲說
右下》:“今身不至勞苦而輦以上者,有術以致人之故也。”《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鹽鐵論‧憂邊》:“夫治亂之端,在於本末而已,不至勞其心而道可得也。”《漢書‧匡衡傳》:“殷曰:‘賜以為舉計,令郡實之。恐郡不肯從實,可令家丞上
書。’衡曰:‘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
(18)連詞。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至於”。《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
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韓)信,國士無雙。”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
一》:“至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
(19)副詞。1.最;極。《呂氏春秋‧為欲》:“天子至貴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壽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卓王孫
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漢東方朔《答客難》:“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2.竟;竟至。《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先生之
巧,至能使木鳶飛。”唐柳宗元《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伏膺呻吟者,至比六經。”
(20)介詞。相當於“到……時候”。1.表時間。楊樹達《詞詮》卷五:“至,時間介詞。到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
死。”又《滑稽列傳》:“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漢書‧灌夫傳》:“嬰與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張具至旦。”2.表達到的數量。楊樹達《詞詮》卷
五:“至,介詞。今亦言‘到’。”《漢書‧文三王傳》:“太傅輔奏:‘立一日至十一犯法,臣下愁苦,莫敢親近,不可諫止。’”又《匈奴傳上》:“近幸臣妾
從死者,多至數十百人。”
(21)同“致”。給予。《墨子‧明鬼下》:“故於此乎天乃使湯至明罰焉。”畢沅校注:“至,同致。”
(22)通“制”。制度。《荀子‧正論》:“稱遠近而等貢獻,是王者之至也。”王念孫雜志:“至當為制。上文云:‘彼王者之制也……’下文云:‘則未足與王者之制也。’皆其證。”
(23)通“志”。志向;意志。《論語‧泰伯》:“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朱熹集注:“穀,祿也。至,疑當作志。”《荀子‧儒效》:“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王先謙集解:“荀書至、志通借。”
|
(二)die2 | 《集韻》徒結切,入屑定。〔單至〕輕發貌。《集韻‧屑韻》:“至,單至,輕發貌。”《列子‧力命》:“墨尸钬木、單至、嘽咺、憋敷鄄心四人相與游於世,胥如志也。”張湛注:“此皆默詐、輕發、迂緩、急速之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