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官長,流離,瑣尾流離


  1. 我要以金子來代替黃銅,以銀子代替鐵,以黃銅代替木頭,以鐵代替石頭;我要立「和平」為你的官長,立「正義」為你的政要。


◎ 官長 guānzhǎng
(1) [official in charge] ∶舊時行政單位的主管官吏
(2) [(military) officer] ∶舊指軍官
當官長比士兵多幾個子兒
--------------------------
1.舊時行政單位的主管官吏。國語 ·齊語六》:“桓公令官長期而書伐以告且選,選其官之賢者而復用之。”韋昭注:“官長,長官也。”漢書 ·武帝紀》:“﹝元朔元年詔﹞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顏師古注:“謂郡之守尉,縣之令長。”唐杜甫《戲簡鄭廣文兼呈蘇司業》詩:“廣文到官舍,繫馬堂階下。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駡。” 紅樓夢第四七回:“那賴大家內,也請了幾個現任的官長並幾個大家子弟作陪。”
2.指軍官。毛澤東《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紅軍中的絕對平均主義,有一個時期發展得很厲害。例如:發給傷兵用費,反對分傷輕傷重,要求平均發給。官長騎馬 ​​,不認為是工作需要,而認為是不平等製度。”張天翼《皮帶》:“當官長比士兵多幾個子兒。”


十年前在金門附近海域冒險跳船來到台灣的的民運人士燕鵬,被當成偷渡犯一樣關進靖廬。折騰數月出來之後,國民兩黨依舊都用冷漠的態度,對待這些對他們來說沒有利用價值的政治難民。
十年過後,燕鵬正在台灣攻讀第二個神學學位。不久之前,他好不容易才從台灣政府手上取得居留權,但處境依舊瑣尾流離
明天張志軍來台,陸委會「對等安全順利」高規格接待,看在這些備受磨難的反共民運人士眼裡,不知做何感想?


關於「離」的譯詞,《一切經音義》解釋「梟為『流離鳥』,其子還食其母」,[30]並且引《說文》解釋「梟」為「不孝鳥」。[31]筆者以為,因為「毘流勒」的篡位而導致他父親波斯匿王的死亡,[32]這應該是譯作「離太子」的主因。----初期漢譯佛典「一詞多譯」現象的探討及省思



◎ 流离 liúlí
(1) [to become homeless and wander from place to place;be forced to leave home and wander about; live the life of a refugee] 因饥荒战祸而居无定所,到处逃难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后汉书·和殇帝纪》
流离失散
(2) 另有“淋漓”之义
--------------------------
流離liú líㄌㄧㄡˊ ㄌㄧˊ

  1. 流亡離散。漢書.卷四十五.蒯通傳:「今劉、項分爭,使人肝腦塗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然周盛門戶,無辜被戮,遺類流離,湮沒林莽。」飄泊、流浪、流落、流散

  2. 光采絢爛的樣子。漢書.卷八十七.揚雄傳上:「曳紅采之流離兮,颺翠氣之冤延。」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彤彩之飾,徒何為乎?澔澔涆涆,流離爛漫。」

  3. 眼淚或汗水滴落。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文選.嵇康.養生論:「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

  4. 一種青色寶石。漢書.卷九十六.西域傳上.罽賓國傳:「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璣、珊瑚、虎魄、璧流離。」亦作「琉璃」。

  5. 貓頭鷹的別名。見「貓頭鷹」條。





【名稱】:瑣尾流離
【拼音】:suǒ wěi liú lí
【釋義】:瑣尾:細小時美好;流離:梟的別名。梟細小時怪可愛,長大後卻非常醜惡。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
【出處】:《詩經·邶風·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例子】:竿摩轍亂逼西遷,~倏一年。(清·黃遵憲《車駕駐開封府》詩)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劌,鉥,芓,回復,復原,復元,稼働,儗儗/薿薿,難以回復

驚異 ◎‪#‎楊牧‬
 
像凋盡秋葉的大樹偶然想起昨日薿薿得意
暖風冷雨在千萬之發亮的眼睛當中迭代珍惜
然後我們假裝道別,嘴唇微啓或許,緊閉
淚輕輕滾動順兩頰滑落終於掉下是春泥
 
驚異的是那造訪者如何往返卻屢次與我相違
祗是足跡留下了在如霜的月光裏逡巡告退
像心血滴在人人擁有的,熙壤的無人地帶,為誰?
用它點點灌溉我們的薔薇並揚言此生無悔  




裁定書揭明在王金平確認黨員資格存在的訴訟判決確定前,他得繼續行使黨員的權利。換句話說,國民黨雖做出撤銷王金平黨籍的黨紀處分,但為確保王金平立法委員的身分不受「難以回復」的傷害,王的黨籍處於自始並未消失的狀態。


嫁到法國當農婦滋味如何?陳芓亮原本是服裝造型師,到了法國意外嫁進農村,這裡的花椰菜光生吃就很香甜,草莓搭配勃艮地紅酒燉煮,蘋果派超過30種作法,陳芓亮跟著婆婆種田做菜,今晚7點在TLC旅遊頻道,看台灣女孩如何在鄉村過日子~~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82117/
復原

復原狀。如:「經過這次大變動,想要復原已經很難。」
軍事上指戰爭結束後,恢復平時人員的編制。
恢復元氣。亦作「復元」。恢復元氣。如:「病後復元」。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養了兩天,漸漸復元。」亦作「復原」。

ふく‐げん【復元/復原】

    [名](スル)もとの形態・位置に戻すこと。また、戻ること。「恐竜の骨格を―する」「横転したヨットが―する」
ふくげんりょく【復元力】
伸び縮みするばねなどの弾性変形を、もとの状態に戻すように働く力。
(復原力)傾いた航空機や船舶を、正常の位置に戻すように働く力。



稼働

JT、加工食品など検査強化 品質管理センターが稼働

日本たばこ産業(JT)は19 日、東京都大田区の食品開発センターと同じ敷地内に建設していた加工食品などの検査施設が20日に稼働すると発表した。開発と一体で検査できる体制を構築 し品質管理機能を強化する。2008年の中国製冷凍ギョーザの中毒事件で失った消費者の信頼回復に努める。
 稼働する「東 京品質管理セン ター」の建設には約13億円を投じ、最新の検査設備を導入した。JT子会社で冷食事業を手がける加ト吉が運営する。450項目の残留農薬や、100項目の 動物用医薬品などの検査ができる。食品添加物や重金属の検査の精度も従来より高めたとしている。
 JTは08年7月に冷食事業を加ト吉と統合。同年9月には中国・青島に検査施設を新設した。10年1月には加ト吉の社名を「テーブルマーク」に改めることも発表しており、冷食事業の仕切り直しに注力している。

かどう 稼働


    • 〜する work; operate.
    • 稼働人口 manpower.
    • 稼働日数[率] days [the rate] of operation.

 回復
 注音一式 ㄏㄨㄟˊ ㄈㄨˋ
 漢語拼音 hu  f   注音二式 hu i f 
 相似詞  復興、恢復  相反詞 
回旋反覆。唐˙柳宗元˙夢歸賦:「若有鉥予以往路兮,馭儗儗以回復。」
回答、答覆。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錢莊上掌櫃進去,回復了秦鳳梧,秦鳳梧正驚得呆了。」
恢復。如:「回復國籍。」





  
 注音一式 ㄕㄨˋ
 漢語拼音 sh   注音二式 sh 


長針。玉篇˙金部:「,長針也。」管子˙輕重乙:「一女必有一刀﹑一錐﹑一箴﹑一,然後成為女。」

刺。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及其為詩,心。」

引導。國語˙晉語二:「子盍入乎?吾請為子。」韋昭˙注:「,道也。」唐˙柳宗元˙夢歸賦:「若有余以往路兮,馭儗儗以回復。」




【劌】刀-13-15

音讀

ㄍㄨㄟˋ

釋義
撯傷、割。禮記.聘義:「廉而不劌,義也。」元.虞集.悅生堂記:「內劌其心,外伐其形。」




● 
zì  ㄗˋ
 1. 古同“”。
 2. 堤。
其它字义

● 
zǐ  ㄗˇ
 ◎ 古同“”。


薿薿:
 草木茂盛的樣子。詩經.小雅.甫田:「今適南畝,或耘
 或耔,黍稷薿薿。」唐.柳宗元.禮部賀嘉禾及芝草表:
 「既呈薿薿之祥,更睹煌煌之秀。」亦作「儗儗」。


 1. 儗儗
 注音一式 ㄋ|ˇ ㄋ|ˇ
 漢語拼音 n  n   注音二式 n  n 
草木繁盛的樣子。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上:「故其詩曰:『或芸或,黍稷儗儗。」亦作「薿薿」。
迷惑不解的樣子。唐˙柳宗元˙夢歸賦:「若有鉥予以往路兮,馭儗儗以回復。」

哲,悊,宇野哲人

hc:關教授應該知道:哲學是日本人翻譯 philosophy,即 "愛智知學"。問題是,希臘、中國此處的"智",可能很不相同。

《說文》:“哲,知也。从口,折聲。悊,哲或从心。嚞,古文哲从三吉。
相關解說

《說文新證》:“金文哲字作悊,克鼎从心、从目、折聲;牆盤又加彳旁。王孫遺者鐘左上旁的訛變比較嚴重。"


關:對,文字學非我專業,故只能不斷自修,如裘錫圭先生的《文字學概要》等。但我在字庫的責任,是訂定字庫的整體規範,並確保其運作順利。最初我自己也寫了幾百條詞條,因不落手做,便難知道困難何在。後來請到中文系的人,便尊重他們的學術自由,每周請兩個助手把有興趣的例子拿出來討論,我也可從中學習,或補充意見。
如你提及我對「哲」字的解釋,便正正因我不是文字學出身,而是哲學專業而興趣旁及於古文字,才有這種互動,我看到的正是他們沒法看到的。這不是誰輕視誰,而是不同視域引伸出不同的考慮,故「哲」字於我,便是一種人於處境中求明辨的共同渴求。那種智性的搏動,在西方有西方的表述,在中國則有中國的表達,尤其是當我看見大克鼎和史牆盤的「哲」字,那寫法後來雖再無出現,但那曇花一現的構造,如有「彳」和「心」,處處可與西方的討論相比擬,正正顯示哲學的追求是跨國族跨語言的。
□郭:記得你強調「彳」之為「四達之衢」,人總是處於某環境,去回應他的問題,使我想起你曾在書中引用奧特嘉(José Ortega y Gasset)的一句「I am I and my circumstances」,如用這句話來歸納你一路做哲學和教學的經歷,有何想法嗎?例如我知道,中大語文爭議時你會寫文章回應,佔中時,你到德國做研討會又特意讓與會者知道香港的情况等等。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fra/fra00588.htm



字號

A00588

正字

【哲】口-07-10

音讀

ㄓㄜˊ

釋義
明智。書經.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文選.王
 延壽.魯靈光殿賦:「粵若稽古帝漢,祖宗濬哲欽明。」

賢能明智的人。左傳.成公八年:「夫豈無辟王?賴前哲
 以免也。」唐.徐賢妃.諫太宗息兵罷役疏:「然黷武翫
 兵,先哲所戒。」






【悊】心-07-11

音讀

ㄓㄜˊ

釋義
敬重,尊敬。說文解字:「悊,敬也。」
同「哲」,智。說文解字:「哲,知也。悊,哲或從心。
 」
作「」形時,為「」之異體。



宇野哲人

出典: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宇野 哲人(うの てつと、1875年11月15日 - 1974年2月19日)は漢文学者で、東京大学名誉教授。東方文化学院院長、実践女子大学学長などを歴任。皇太子に論語を進講した宇野精一は実子。浩宮の命名者でもある。[1] 東京帝国大学卒。
熊本市出身。中国)に留学し、次いでドイツに留学。ドイツで知見を得た西洋哲学の手法で中国哲学を分析した。
また、多くの辞典を編纂したことでも知られる。特に三省堂の初期の漢和辞典編纂者の一人である。宇野の後は長澤規矩也が引き継いだ。

目次

[非表示]


[編集] 略歴


[編集] 主な編著書

  • 「新漢和大辞典」1932年 三省堂
  • 「新撰漢和辞典」長澤規矩也との共編 1937年 三省堂
  • 「明解漢和辞典」増訂版1944年 三省堂
  • 「新修 広辞典」集英社
  • 「新修 国語漢和辞典」1983年 集英社
  • 「和英併用 実用辞典」第2版 1975年 集英社

中國文明記,(日)宇野哲人,光明日報出版社,

中國近世儒學史, 125/8337, 宇野哲人著馬福辰譯, 中華文化事業委員會, 1957

宇野哲人(1875~1974)的《支那哲學史:近世儒學》[17]是概論性的書籍。此書是戰前出版的《儒學史》(上卷)[18]的續篇,其根幹乃宇野的博士論文《洙泗源流論》。

[編集] 脚注

  1. ^ 集英社の「外国から来た新語辞典」初版十二版にある「新修 広辞典」の広告に、「浩宮さまの名付け親」とある。

[編集] 外部リンク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鏨,齋戒,八關齋


齋 戒

古人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潔身心,以示虔誠,叫做齋戒。《孟子.離婁下》說:「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柳存仁先生聊天說起齋戒,說這裏頭牽涉「八關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食肉;六,不著花鬘瓔珞、香油塗身、歌舞倡伎故往觀聽;七,不得坐高廣大牀;八,不得齋後喫食。以上八戒,故為八關。白居易〈齋戒〉詩說「每因齋戒斷葷腥,漸覺塵勞染愛輕」。黃山谷〈戲題魯處善尉廚〉說「天女原非人間色,道人今日八關齋」。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挑明了說「張生心迷,着色事破了八關戒」。有了齋戒之規矩,乃有齋戒之掛牌,小小一塊,上寫「齋戒」二字,背面有的還寫滿文,玉做的,木做的,瓷做的,犀角象牙做的,琺瑯的,都有。從前古玩店常見,看材料雕工定貴賤。羅縵最多齋戒牌,我也珍藏了幾件,最好看的是那個琺瑯七彩金框齋戒牌,大內手工,不大,想是婦女齋戒日佩帶的。李儂在英倫得了一件,說enamel做的才漂亮,平日穿便穿佩掛在胸前,有一位英國教授懂,笑笑說:「你佩了齋戒牌,誰都不敢親你香你了!」搪瓷,景泰藍,也是琺瑯,《紅樓夢》五十三回說:「這荷葉乃是鏨琺瑯的活信,可以扭轉。如今皆將荷葉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戲分外真切。」鏨字這樣用。--董橋





  莊嚴呼鏨巖;正音之訛也。佛經有國土莊嚴、服飾莊嚴之語;猶言完美也。


 鏨
音讀

ㄗㄢˋ
釋義
鑿刻金石的工具。說文解字:「鏨,小鑿也。」亦稱為「
 鏨子」。
鐫刻、雕鑿。如:「鏨花」、「鏨字」。紅樓夢.第六十
 六回:「又將鴛鴦劍取出,……一把上面鏨一鴛字,一把
 上面鏨一鴦字。」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你家常常鏨鑿什麼東西?」

牙子,好色,三老四少,三少四壯



於是你明白,面前這“人精”(王朔語)海洋般的知識結構不僅僅得益於宣武門外琉璃廠的舊書店,還因了他對人世的興趣。幫民間刊物《今天》畫插圖的時候,他對徐曉說:“我這個人好色。”緊接著又解釋:“色不光指女人,應該指一切好東西,比如好的音響、好的照相機鏡頭。”日常生活、俗世樣貌就是他的審美對象。他多次被朋友瞧見“坐在馬路牙子上,東張西望地打量過往行人,像個愛逃學的學生”。這個坐,可不是白坐坐的。於是,他抱怨今天的單調聽起來也就入情入理,他總掛在嘴邊的“回到常識”也顯得迫切起來。

◎ 牙子 yázi
(1) [serrated edge] [口]∶物体周围雕花的装饰或突出的部分
(2) [broker]∶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
牙子yá ziㄧㄚˊ ˙ㄗ

  1. 居間買賣的人。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兄弟張順,他卻如今自在江州做賣魚牙子。」亦稱為「經紀」。

  2. 精通某事的人。如:「他簡直是古玩玉器的牙子,無所不懂。」

  3. 剛出生的動物。西遊記.第八十六回:「這廝從小兒也不知偷吃了人家多少豬牙子、羊羔兒了。」

  4. 精製的家具邊緣所雕刻的花邊。紅樓夢.第四十回:「別慌慌張張鬼趕來似的,仔細碰了牙子。」


***
 大約在一九九○的時期,文化人張繼高邀請楊澤吃飯,席間,張繼高提到,或許開辦個專欄,請「三老四少評評理」。就從這個點子為起點,人間副刊在一九九三年開了「三少四壯集」的專欄;最初邀請七位作家每週輪值一天撰寫文章,為期一年。

楊澤說,他們希望藉為期一整年的寫作,讓讀者能夠認識這位作家,也希望藉由作家長期的寫作,再讓報紙副刊寫作成為一種專業。類似於英美學界所謂的文化評論的寫作。貼近生活,讓作家成為民間學者。也讓學者成為真正的作家。讓副刊變成一個語文教育的堡壘。

所以,三少四壯這個名詞,顯然是從三老四少這句成語引申演變而來,老詞新創,更貼近現實狀況。 



副刊主編談各世代文青:楊澤的世代文青備忘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RoaUAqO6Q


【名稱】:三老四少
【拼音】:sān lǎo sì shǎo
【釋義】:①老少眾人。②方言。稱參加青幫的人。猶言老少爺們或兄弟爺們。

出处: 中国 上古时期就有三老的说法,执政者作出重大决策,一定要经三老同意才行。 
四大公子是指出身贵族 豪门,本人风流潇洒。最早指的是 战国四公子。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青帮内的: 
青帮,原名安清帮、清帮,又名 安庆帮、 三番子,创建于清朝 雍正间。 
创始人为翁雍、钱坚、 潘清(有的野史写为翁麟、 钱保、 潘安),青帮内部尊称翁、钱、潘“三老”。 
青帮内部尊称翁、钱、潘“三老”。青帮设4个总 堂口和6个职能部门,4个总堂口的首位头领,被称为“四少”(具体人名不详)。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敦,墒,熵,分糱,?






深秋灌麥地(農業上叫分糱,就是麥子發出芽來拿碾子壓平,以培育冬小麥,這種小麥磨出的麵粉,包餃子不會破皮),也有個把式,背著手走到地裡一看,“唔,墒情不錯。”阿城學完農民,話鋒一轉:“墒,這是老祖宗說了幾千年的東西。科學家後來借用這個概念描述能量,才有了熵。 ”


● 
shāng  ㄕㄤˉ
 ◎ 田地里土壤的湿度:~情。保~。跑~。~土。


****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6/06/19.html
依我的解釋,此字「羊」的上面是「享」,這是祭祀所用的獻供,用「羊」作供品,可以說是「敬、厚」的字義,右半偏旁作「支(驅)」,可以猜測烹煮「羊」較為困難,所以有「勉」、「治」、「迫」的字義。《集韻》引《說文》,「敦:大也,勉也」,版主認為,這才是正確的字義。版主的結論:「敦,為煮羊作祭祀的獻品、供品,意思為『敬、厚、大、勉』」,很有可能「敦」字孳衍成「燉」,用以描述此一費工耗時的烹煮方法。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从揢,愢熷口熷𠻘聲。”桂馥義證:“《集韻》引‘一曰’下有‘大也,勉也’四字。”


釋義


(一)dun1《廣韻》都昆切,平魂端。諄部。

(1)惱怒。《說文‧揢部》:“敦,怒也。”《荀子‧議兵》:“有離俗不順其上,則百姓莫不敦惡。”又呵斥。《說文‧揢部》:“敦,詆也。誰何也。”侯康《釋敦》:“誰何者,誰呵也。漢舊儀宿衛郎官分五,夜誰呵,呵夜行者誰也……是其義與‘怒也’、‘詆也’同。”(2)督促;促迫。《易‧復》:“敦復,無悔。”高亨今注:“敦本督責促迫之義。敦復者,受人之督責促迫而返。其復雖由于被動,然能復則無悔。”《孟子‧公孫丑下》:“使虞敦匠,事嚴,虞不敢請。”《抱朴子‧外篇‧安貧》:“督余以誨盜之業,敦余以召賊之策。”
(3)勸勉。《爾雅‧釋詁上》:“敦,勉也。”《漢書‧揚雄傳上》:“敦眾神使式道兮。”顏師古注:“敦,勉也。”《後漢書‧陳寔傳》:“遣人敦寔。”李賢注:“敦,勸也。”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尊崇節義,敦厲名實。”
(4)勤勉。《管子‧君臣上》:“上惠其道,下敦其業。”《申鑑‧雜言上》:“或問曰:‘君子曷敦夫學﹖’曰:‘生而知之者寡矣,學而知之者眾矣。”黃省曾注:“敦,勉也。”宋王安石《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銘》:“敦于除害,未始愛力。”
(5)質樸;厚道;誠懇。如:敦厚;敦請。《老子》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河上公注:“敦者,質厚。”《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潛夫論‧實貢》:“敦方正直,清廉潔白。”宋羅泌《路史‧黃帝紀》:“(黃帝)幼慧齊,長敦敏。”又使質樸。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現有敦風化俗會在這裏,何不竟由敦化會擬定規章。”
(6)親密;和睦。北周庾信《將命至鄴》:“大國修聘禮,親鄰自此敦。”《新唐書‧王世充傳》:“熊、穀二州在度內,不取,敦鄰好也。”明袁宏道《王氏兩節婦傳》:“夫拮據勤家,與夫事姑相夫訓子敦族之類,恒婦人之有知識者皆能之,書之不勝書也。”(7)厚實;深厚。如:敦實的身材。《楚辭‧招魂》:“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王逸注:“敦,厚也。脄,背也。”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徒作千里曲,絃絕念彌敦。”《紅樓夢》第九十三回:“世交夙好,氣誼素敦。”又使厚,加厚。宋王安石《謝除左僕射表》:“陪敦厥邑。”

(8)多;豐厚;豐富。《易‧艮》:“敦艮,吉。”高亨今注:“敦猶多也。”《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9)大。《方言》卷一:“敦,大也。”錢繹箋疏:“陳鄭之間曰敦。”《逸周書‧小明武》:“上困下騰,戎遷其野,敦行王法,濟用金鼓。”
(10)注重;崇尚。《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說禮、樂而敦《詩》、《書》。”孔穎達疏:“敦謂厚重之。”《新唐書‧李藩傳》:“儉則足用,敦本則百姓富,反是則匱。”清洪秀全《吟劍詩》:“擒盡妖邪歸地罔,收殘奸宄落天羅。東西南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
(11)使勁地(把東西)放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自埋怨,自失笑,自解歎,自敦搠。”凌景埏注:“敦,把東西使勁地放下。搠,拋貫。”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打這老子沒肚皮攬瀉藥,偏不的我敦葫蘆摔馬杓。”
(12)通“殿(<現代音>dian4<\/現代音>)”。在最後。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敦,墒借為殿。”《逸周書‧武順》:“一卒居前曰開,一卒居後曰敦。”盧文弨注:“敦猶殿,軍後曰殿。”
(13)水名。在今山西省陽高縣南。
(14)姓。《通志‧氏族略五》:“敦氏,《陳留風俗傳》:‘敦氏,姞姓之後。’《急就章》有敦倚。”


(二)dui1《廣韻》都回切,平灰端。諄部。

(1)獨處不移貌。《詩‧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鄭玄箋:“敦敦然獨宿於車下。”朱熹注:“敦,獨處不移之貌。”(2)逼迫。《詩‧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3)治理。《詩‧魯頌‧閟宮》:“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鄭玄箋:“敦,治;旅,眾;咸,同也。武王克殷而治商之臣民,使得其所,能同其功於先祖也。”
(4)投擲。《莊子‧說劍》:“今日試使士敦劍。”


(三)tuan2《廣韻》度官切,平桓定。諄部。

(1)叢聚貌。《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朱熹注:“敦,聚貌。”(2)通“團”。圓形的。清朱珔《說文墒借義證》:“以敦為團之墒借。敦團聲相轉。”《詩‧豳風‧東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毛傳:“敦,猶專專也。”孔穎達疏:“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


(四)diao1

《集韻》丁聊切,平蕭端。幽部。通“雕”。畫飾。《集韻‧蕭韻》:“敦,畫弓也。”清高翔麟《說文字通》:“敦,通雕。”《詩‧大雅‧行葦》:“敦弓既堅。”毛傳:“敦弓,畫弓也。”朱熹注:“敦、雕通,畫也。”又《周頌‧有客》:“敦琢其旅。”孔穎達疏:“敦、雕古今字。”


(五)dun4一)《廣韻》都困切,去慁端。諄部。

(1)𨜏熷立。《莊子‧列禦寇》:“敦杖蹙之乎頤。”陸德明釋文:“敦,音頓。司馬云:‘豎也。’”宋李誡《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二‧梁》:“凡平其熷木之上,須隨槫木岙伏用方木及矮柱敦木岙忝,隨宜枝𡄽岙堂固濟並在草木岙伏之上。”(2)土堆。後作“墩”。《爾雅‧釋丘》:“丘一成為敦丘。”郭璞注:“今江東呼地高堆者為敦。”清李賡芸《炳燭編》卷二:“敦,古墩字。”二)《集韻》杜本切,上混定。〔倱敦〕也作“倱伅”、“渾沌”。不聰明。《集韻‧混韻》:“伅,倱伅,不慧。或作敦。”又“倱,倱伅,不慧。通作渾。”


(六)dao4

《集韻》大到切,確定。宵部。通“燾”。覆蓋。《集韻‧口熷𠻘韻》:“幬,覆也。或作敦,通作燾。”《周禮‧春官‧司几筵》:“諸侯則紛純,每敦一几。”鄭玄注:“敦讀曰燾。燾,覆也。”


(七)zhun3

《集韻》主尹切,上準章。諄部。通“淳”。布帛的寬度。《集韻‧準韻》:“淳,布帛幅廣也。或作敦。”清高翔麟《說文字通》:“敦,通淳,音準。”《周禮‧天官‧內宰》“陳其貨賄,出其度量淳制”漢鄭玄注:“故書淳為敦。杜子春讀為純。純謂幅廣也,制謂匹長也。”《荀子‧君道》:“斗斛敦既熷木者,所以為嘖也。”王先謙集解引盧文弨曰:“敦既熷木即準既熷木。”侯康《釋敦》:“在布帛即為敦制,在斗斛則為敦概,一而已矣。”


(八)tun1

《集韻》他昆切,平魂透。〔敦恨〕同“哌岙敦恨”。心不明。《集韻‧魂韻》:“哌岙敦,哌岙敦恨,心不明也。或省。”


(九)dui4

《集韻》都內切,去隊端。微部。古代盛黍稷的器具。青銅製,蓋和器身都作半圓形,合成球形。蓋和器身有三足或圈足,流行於戰國時期。容庚《金文編》:“䏁𪊽田芊揢㗱,人岙人皂,人岙人𧚔,盛黍稷之器,其制似盂,或歛口,或侈口,上有蓋,旁有耳,下有圈底,或綴三足,或連方座。《穆天子傳》‘六敦壺尊四十’注:敦似盤,音堆。”《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鄭玄注:“敦,黍稷器。”
----


這次 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展出多件難得一件的珍貴文物,這件【戰國晚期 銅敦】也是展覽中最耀眼的焦點之一。

  造型奇特的【銅敦】由兩個基本相同的半球形器扣合而成,並且帶有“S”形的獸形小環鈕、足的圓體敦,是楚系銅敦的顯著特徵;而這件楚風格的銅敦是在馬家塬墓地所發現的,可能是通過秦人的中介而傳來,再次反映出馬家塬西戎文化中兼收多種文化因素這一顯著特徵。

  喔對了,別看這件【銅敦】外表看起來好像黑黑灰灰的沒甚麼特別,蓋子打開裡頭可是裝飾華麗多彩呢!上次小編去聽策展人演講時有幸看到打開來的內部照片,實在很不可思議,古人技藝之精湛真的令人歎為觀止呢!

****************************************

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北部院區)圖書文獻大樓1F特展室⋯⋯

更多











(十)tun2

《集韻》徒渾切,平魂定。諄部。通“屯”。佈陳;屯聚。《集韻‧魂韻》:“屯,通作敦。”《詩‧大雅‧常武》:“鋪敦淮濆。”鄭玄箋:“敦,當作屯。”《漢書‧禮樂志》:“車千乘,敦昆侖。”顏師古注:“敦,讀曰屯。屯,聚也。”《文選‧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方玉車之千乘。”李善注:“敦,與屯同。”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使用法;古;學識字 17:古 (蘇錦坤)

  • 小學堂

    xiaoxue.iis.sinica.edu.tw/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補助,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資訊科學研究所、數位文化中心共同開發,歡迎大家使用!

  • 1.輸入您要查的漢字;如"古"
  • 2. 字形演變
  •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kaiOrder=1162
  • 3. 查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進一步請參考:學識字 17:古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古,故也。人岙人十口。識前言者也。䏁𣏴𡑕口土古㗱,古文古。”
注音
釋義
(一)gu3《廣韻》公戶切,上姥見。魚部。(1)過去已久的年代;往昔。與“今”相對。《爾雅‧釋詁下》:“古,故也。”《字彙‧口部》:“古,遠代也。”《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呂氏春秋‧長見》:“故審知今則可知古。”高誘注:“古,昔也。”唐李賀《古悠悠行》:“今古何處盡,千歲隨風飄。”郭沫若《鄭成功光復臺灣三百週年紀念》:“臺灣自古屬中華,漢族高山是一家。”
(2)指古代的事物。如:仿古;考古;擬古;懷古。《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漢書‧董仲舒傳》:“犯法而罪多,一歲之獄以萬千數。以此見古之不可不用也。”顏師古注:“古,謂古法也。”《宋史‧劉几傳》:“儒者泥古,致詳於形名度數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清陳撰《玉几山房畫外錄》卷下引惲向《題自作畫冊》:“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3)開始;開端。亦指祖先。《廣雅‧釋詁一》:“古,始也。”《禮記‧祭義》:“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鄭玄注:“先古,先祖。”唐玄宗《答百寮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手詔》:“自我作古,舉無越禮,朝野同歡,是為美事。”
(4)古老。《篇海類編‧通用類‧古部》:“古,老也。”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地古雲物在,臺傾禾黍繁。”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魯迅《南腔北調集‧〈𨜏熷立琴〉前記》:“此說雖古,但卻與英、美時行的小說論合流。”
(5)質樸,厚重。宋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世徒見子美麤俗,不知麤俗語在詩句中最難,非麤俗,乃高古之極也。”茅盾《清明前後》第三幕:“這就叫做人心不古!唉,這年頭兒,老實人也會貪污!”
(6)奇特;不同凡俗。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竇蒙〈述書賦語例字格〉》:“古,除去常情曰古。”唐張懷瓘《書斷‧妙品》:“(�岙𠵾愔)草書卓絕,古而且勁。”宋樓鑰《贈丁相士》:“古怪清奇任君說,靈臺一片若為尋。”清繆彤《送醫士方際泰歸茅山》:“入世性情古,還鄉面目真。”
(7)古體詩的簡稱。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上》:“歌至五、七言古,全不入樂矣。”清郎廷槐《師友詩傳錄》:“王敬美先生曰:律詩句有不可入古者,古詩字有必不可為律者。”
(8)姓。《廣韻‧姥韻》:“古,姓。周太王去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

(二)gu4《集韻》古慕切,去暮見。(1)通“固”。《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道經》:“將欲𡄽岙翕(翕)之,必古張之。”按:《老子》第三十六章“古”作“固”。
(2)連詞。因此,所以。通作“故”。《盂鼎》:“惟殷邊厂㶊矢田雩,殷正百辟率肄於酒,古喪師。”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按:“假古為故。”《石鼓文‧而師》:“嗣王始振,古我來口。”郭沫若注:“古讀為故。”

(三)ku1《字彙補》溪姑切。〔古成〕姓。《通志‧氏族略五》:“古成氏,《風俗通》:‘苦成之後,後隨音改焉。有廣漢都尉古成雲、姚興給事中黃門侍郎古成詵,又將軍古成和。’”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輿,輦, 隃,蹕,駐蹕,駐輦, 神輦,堪輿,出警入蹕,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palanquin

Syllabification: (pal·an·quin)
Pronunciation: /ˌpalənˈkēn/

(also palankeen)
Definition of palanquin
noun
  • (in India and the East) a covered litter for one passenger, consisting of a large box carried on two horizontal poles by four or six bearers.

Origin:

late 16th century: from Portuguese palanquim, from Oriya pālaṅki, based on Sanskrit palyanka 'bed, couch'
 https://encrypted-tbn1.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T08-7nUXq4e8n3ztBeiF9ES-rnycm3uUb3y6a-Wd-_RFHl3bZx5A

堪輿天地的總名。漢書˙卷八十七˙揚雄傳上:「屬堪輿以壁壘兮。」顏師古˙注引張晏曰:「堪輿,天地總名也。」
相地、看風水。見「風水」條。幼學瓊林˙卷四˙技藝類:「地師習青鳥之書,號為堪輿。」






勝任﹑承受。如:「難」﹑「足重任」﹑「不一擊」﹑「情何以」。論語˙雍也:「人不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冷落清秋節?」


可以﹑能夠。如:「稱大將」﹑「不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哀詞:「往事只哀,對景難排。」



輿



車。如:「舍舟就輿」。老子˙第八十章:「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轎子。如:「肩輿」﹑「彩輿」。遼史˙卷五十五˙儀衛志一:「輿:以人肩之,天子用韝絡臂綰。」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下˙滇遊日記九:「油碧輿五六肩,乃婦人之遊於林間者,不能近辨其為何樹也。」

地域﹑疆域。如:「輿地」﹑「輿圖」。史記˙卷六十˙三王世家:「御史奏輿地圖,他皆如前故事。」


扛抬。漢書˙卷六十四上˙嚴助傳:「輿轎而隃領舟而入水。」隋書˙卷八十一˙東夷傳˙流求傳:「王乘木獸,令左右輿之而行,導從不過數十人。」


公眾的。如:「輿論」。資治通鑑˙卷二二九˙唐紀四十五˙德宗建中四年:「頃者竊聞輿議,頗究群情。」


 1.   部首 阜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ㄠˊ
 漢語拼音  y o  注音二式  y u


遠。同「遙」。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上惡之,與布相望見,謂布『何苦而反?』」宋˙文天祥˙賀皇太后表:「臣遠被繡衣,瞻綵仗。」
ㄩˊ y(11601) 古通“逾”,越过;超过。

領頭字
輿
解形
《說文》:“輿,車輿也。車,舁聲。”
注音
釋義
(一)yu2《廣韻》以諸切,平魚以。又羊洳切。魚部。 (1) 車箱。《說文‧車部》:“輿,車輿也。”段玉裁注:“車輿謂車之輿也。……輿為人所居,可獨得車名也。軾、車钫爻、軫、軹、轛,皆輿事也。”《古今韻會舉 要‧魚韻》:“輿,《詩詁》曰:“輈軸之上加板以載物;又軫、軾,較,轛之所附植。輿其總名也。”《易‧大畜》:“九二,輿說輹。”孔穎達疏:“若遇斯而 進,則輿說其輹,車破敗也。以其居中,能遇難而止,則尤過。”《潛夫論‧相列》:“(材木)曲者宜為輪,直者宜為輿。”宋王安石《易泛論》:“輿有 承載之材,而亦非車之全者也。” (2)車。《玉篇‧車部》:“輿,車乘也。”《洪武正韻‧魚韻》:“輿,車也。”《老子》第八十章:“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陸德明釋文:“輿,河上曰: 車。”《史記‧樂書》:“所謂大路者,天子之輿也。”張守節正義:“輿,車也。”宋陸游《觀大散關圖有感》:“安得從王師,汎掃迎皇輿。”
(3)車箱底板。五代徐鍇《說文繫傳‧車部》:“輿,車底也。”清毛際盛《說文解字述誼‧車部》:“輿,車箱底也。王宗涑云:‘車箱底即薦板。《車制考》云,輿下枕謂之軫,軫謂之收,其板謂之薦板。《釋名》曰,薦板謂在上如薦席也。’”
(4)輁軸,載棺之具。《荀子‧禮論》:“輿藏而馬反,告不用也。”楊倞注:“輿,謂輁軸也。”
(5)做車箱的木工或管理人。《周禮‧考工記‧序》:“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此七者攻木之工官別名也。”賈公彥疏:“攻木之工七,輪人為輪蓋,輿人為車輿。”《韓非子‧備內》:“故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
(6)古代職位低賤的吏卒。《左傳‧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 僚,僚臣僕,僕臣臺。”《文選‧張衡〈東京賦〉》:“發京倉,散禁財,賚皇寮,逮輿臺。”張銑注:“輿、臺,賤稱。”又特指駕車人。《漢書‧嚴助傳》: “廝輿之卒有一不備而歸者,雖得越王之首,臣猶竊為大漢羞之。”顏師古注:“廝、析薪者;輿,主駕車者,此皆言賤役之人。”
(7)舉。《釋名‧釋車》:“輿,舉也。”《戰國策‧秦策三》:“百人輿瓢而趨,不如一人持而走疾。百人誠輿瓢,瓢必裂。”
(8)運載。《廣雅‧釋詁二》:“輿,載也。”唐韓愈《送窮文》:“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粻。”宋王安石《先大夫述》:“令斷虎頭,輿致州,為頌以獻。公麾輿者出,以頌還令。”《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輿金輦壁,輸貨權門。”
(9)扛,抬。《禮記‧曾子問》:“下殤土周葬于園,遂輿機而往。”孔穎達疏:“輿,猶抗也。”《漢書‧嚴助傳》:“輿轎而隃領,蛲钫它舟而入水。”《隋書‧東夷傳‧流求國》:“王乘木獸,令左右輿之而行。”
(10)多,眾。《廣雅‧釋詁三》:“輿,多也。”《國語‧晉語三》:“惠公入而背外內之賂,輿人誦之。”韋昭注:“輿,眾也。”《梁書‧武帝 紀》:“或懷定懷抱,或得之輿論。”《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四年》:“頃者竊聞輿議,頗究群情。”胡三省注:“輿,眾也。”清薛福成《庸盦筆記》 卷三:“归於咸豐初年,任四川永蓝鄄心鄄偻道員,以性情乖僻,不孚輿望。”
(11)大地,疆域。《史記‧三王世家》:“御史奏輿地圖。”司馬貞索隱:“謂地為輿者,天地有覆載之德,故謂天為蓋,謂地為輿。”《文選‧束析鄄日〈補 亡詩〉》:“漫漫方輿,回回洪覆。”李偻注引《淮南子》曰:“以天為蓋,以地為輿。”宋洪邁《容齊隨筆‧周武帝》:“周武帝平齊,中原盡入輿地。”
(12)基本。《左傳‧僖公十一年》:“敬,禮之輿也。”
(13)轎子。《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遼史‧儀衛志一》:“輿:以人肩之,天子用韝絡臂綰。”《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油碧輿五六肩,乃婦人之遊於林間者。”
(14)通“旟”。旌旗。《孫臏兵法‧官一》:“辯疑以旌輿,申令以金鼓。”《呂氏春秋‧季秋》:“命僕及七騶咸駕,載旍旐輿,受車以級,整設于屏外。” 王念孫雜志引王引之云:“注云載旍而不及旐,則旍下無旐字,旐字谟鄄太鄄皿後人據《月令》加之也……其輿字當讀為旟,屬上句讀。《月令》云載旌旐,此云載 旍旟。旟、旐皆旌旂之屬,各舉一物言之耳。”
(15)古地名,漢置,屬臨淮郡,後漢改屬廣陵郡,南朝宋併入江都郡。故城在今江蘇省江都縣西。《漢書‧地理志八上》:“臨淮郡:輿。”《後漢書‧郡國志三》:“廣陵郡,十一城:輿,侯國,故屬臨淮。”
(16)姓。《姓解》卷二:“輿,周大夫伯輿之後以為氏。”《萬姓統譜‧魚韻》:“輿,漢輿珍,魏人。”《魏書‧慕容白曜傳》:“初,慕容破後,種族仍繁。天賜末,頗忌而誅之。時有遺免,不敢復姓,皆以輿為氏。”
(二)yu4 《集韻》羊茹切,去御以。舉車。也作“轝”。《集韻‧御韻》:“輿,舁車也。或作轝。”《古今韻會舉要‧御韻》:“輿,舁車也。《增韻》:‘兩手對舉之車。’”

2010.4.26
以人力挽行、推拉的車。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卓氏見虜略,獨夫妻推輦ㄋ|ㄢˇ, 行詣遷處。

古代皇帝的坐車,亦指貴族富豪的車子。唐˙杜甫˙哀江頭詩:昭陽殿裡第一人 ,同輦隨君侍君側。
天子所乘坐的車子。西遊記˙第五回:臣依他言語,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見萬歲龍車鳳輦,又急來此俟候。
借指京城、京都。如:輦轂之下。文選˙左思˙吳都賦:都輦殷而四奧來暨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帝輦之下,怎容你這胡行!
搭乘、乘坐。荀子˙大略:天子召諸侯,諸侯輦輿就馬,禮也。
運載。左傳˙莊公十二年:以車輦其母。唐˙李商隱˙井泥四十韻:工人三五輩,輦出土與泥。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長安中富貴之家,豪傑之士,輦輸金帛求聘他為偶的,不知其數。

2010.1.13金門神輦


6.   部首 車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ㄋ|ㄢˇ
漢語拼音 ni 注音二式 ni

以人力挽行、推拉的車。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卓氏見虜略,獨夫妻推,行詣遷處。」

古代皇帝的坐車,亦指貴族富豪的車子。唐˙杜甫˙哀江頭詩:「昭陽殿裡第一人,同隨君侍君側。」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長安中富貴之家,豪傑之士,輸金帛求聘他為偶的,不知其數。」

借指京城、京都。如:「轂之下」。文選˙左思˙吳都賦:「都殷而四奧來暨。」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帝之下,怎容你這胡行!」

搭乘、乘坐。荀子˙大略:「天子召諸侯,諸侯輿就馬,禮也。」

運載。左傳˙莊公十二年:「以車其母。」唐˙李商隱˙井泥四十韻:「工人三五輩,出土與泥。」

ちゅうれん 0 【駐輦】2007/9/12

〔「輦」は天子の乗り物〕天子が行幸の途中で車を止めること。駐蹕(ちゆうひつ)

蔣彝 著 The Silent Traveller in Japan(1972) , p.184, "聖上駐輦之處"。


超級預告:動漫版「明人畫出警入蹕圖」即將再度和大家見面!
    從下個星期三(06/29) 開始至 9/26,古畫動漫將輪到「出警入蹕圖」!「出警」「入蹕」分別描繪了皇帝出巡和回宮的場景,兩幅原畫手卷也是本院院藏手卷畫作中最長的兩幅,畫中人物眾多,場面宏偉,是歷代畫作中少見的鉅作!動畫版本也絕不會令大家失望的!是您不可錯過的精彩展覽!


古時帝王出行時,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人車通行,稱為
  「蹕」。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縣人來,聞蹕
  匿橋下。」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夏四月,
  ,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
泛指帝王出行時止宿的地方。如:「駐蹕」。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QUOTATION OF THE DAY

"Americans are saying that with their planes they can see an egg 18 kilometers away, so why can’t they see the Taliban?"
ABDULLAH WASAY, an Afghan pharmacist.




明察秋毫
目光敏銳,觀察入微,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極細微的地方。三俠五義˙第四十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