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孔乙己」,頭陀,蓬蓬,亂蓬蓬


萊茵瀑布上的
彩虹,停駐
在我上方
是你的目光
看我蓬蓬傾注
向懸崖


重讀2004年的這篇 周氏兄弟的孔乙己--不能翻譯的趣味,如何重譯?有必要嗎?

魯迅 的「孔乙己」可能被中共當教材,所以網路上版本很多:「... 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 便從描紅紙⑵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 ...... 」

上述的選注 似乎只談「描紅紙」,而沒談"上大人孔乙己" 。
查另外的一種解釋就容易了解:「(「描紅紙」)每字四張,共九十六張,此牌 戲名為"上大人",俗稱九十六。 這句話出自舊時用於描紅的半通不通的尊孔的話,所謂半通不通,是為舊 時讀的時候三字一斷,其實這句話應該是如此斷句:"上大人(孔)丘, 乙己化三千……"」

周作人和後來的數世代,他們對這些兒時的學習經驗 當然最難忘,所以在他後來的翻譯上,就採用它:「…….原文係日本五十字母歌訣的首兩句,不能翻譯,姑以趣味相近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兩句話替代。雖然千字文的「天地玄黃」或者在性質上更為相似。」(周作人譯《狂言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pp. 151-52,『柿頭陀』))

對於我們習日在Simon University網站討論的人,要想談點翻譯道裡,似乎應該注意他的取捨。他認為:「雖然千字文的「天地玄黃」或者在性質上更為相似。」而仍然認為用「上大人孔乙己」來作為頭陀--解釋: "佛教用語。指修習十二種苦行的比丘為梵語 dhta的音譯。意譯為"脩治、搖振、棄除。或稱為杜多、杜荼"。習俗上又將行腳乞食的出家人稱為頭陀。此僧人通常還保留有部分的頭髮。"的吹法螺變戲法來得妙!

最近「小讀者」與「wo」談論:「有時重譯是為了配合語言的更新,我想小讀者不以為然的是,你的語言更新跟他原文何干?」 「譯文語言的時代性, 在地性色彩, 如若太強烈, 可能在採用上必須有所保留…….」 等等,我舉出上述這一實際的處理供大家參考。


  1. 孔乙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zh-tw/孔乙己 - 頁庫存檔 - 轉為繁體網頁
    孔乙己》是魯迅小说集《吶喊》中的一篇小说,也是該篇小说的主人公。这篇小说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孔乙己作为 ...
 亂蓬蓬
 注音一式 ㄌㄨㄢˋ ㄆㄥˊ ㄆㄥˊ
 漢語拼音 lu n p n  p n   注音二式 lu n p ng p ng
蓬鬆、雜亂的樣子。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我為甚的呆鄧鄧把衣裳袒裸,亂蓬蓬把鬢髮婆娑?」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一片銀鍍金的濃鬍子繞來滿口,不亞如溪邊茅草亂蓬蓬。」

 蓬蓬
茂盛的樣子。詩經˙小雅˙采菽:「維柞之枝,其葉蓬蓬。」   

正、 正名,合戰、本土,本土化


 正名、本土,本土化

必也正名乎



台湾正名運動
NOWnews - Taiwan台湾正名運動(たいわんせいめいうんどう)とは、主に台湾の泛緑連盟の議員やその支持者及び在日台湾人などによって行われている台湾本土化運動の一つ。台湾の公的な場で使用されている「中国(China)」「中華」という呼称を「台湾(Taiwan)」へ置き換え、台湾の存在 ...







1. 本土
注音一式 ㄅㄣˇ ㄊㄨˇ
漢語拼音 b n t 注音二式 b n t
相似詞  相反詞 客土

原來生長的地方。書經˙多士:「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幹止。」孔安國˙傳:「汝多為順事,乃庶幾還有汝本土。」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南單于遣子入侍,奉奏詣闕。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鴈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本土。」
殖民國家本國的領土。相對於殖民地而言。

社會發展的趨勢逐漸朝向與本地固有的文化型態相結合。如:「在一片本土聲中,歌仔戲的藝術成就又逐漸被人重視了。」

せいめい 0 【正名】

名をただすこと。名称を正すこと。大義名分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孔子が国家を治める手段として君臣父子の名分を正すことを重視したことから、儒学では正名論が盛んであった。



mainland
(′mān·lənd)
(geography) A continuous body of land that constitutes the main part of a country or continent.

mainland[main・land]

  • レベル:大学入試程度

[名] 〔méinlnd | -lnd〕 ((通例the 〜))(付近の島・半島と区別して)本土;大陸.
main・land・er



自由時報 - Taipei,Taiwan
彰化縣養豬戶上午集結北上表示,這波H1N1新型流感是人傳人,與毛豬沒有直接關聯性,要求衛生署應該重新「正名」,以防持續衝擊到毛豬價格。 彰化養豬協會無奈表示,彰化縣境內站在第一線防疫與救人的醫療院所,都還一度要求對送往進行活體實驗的毛豬,都要出具衛生健康 ...

《NHK紅白歌合戰》(簡稱《紅白》,中文通常翻譯為《紅白歌唱大賽》或《紅白歌會》),是日本廣播協會(NHK)每年12月31日晚上在日本東京澁谷NHK會館(NHK Hall)現場直播的音樂特別節目。節目採用由紅白兩隊歌手展開歌唱比賽的形式進行。其中,女性歌手組成紅隊(日語作「紅組」,下文也依此名稱呼),男性歌手組成白隊(白組);男女混合的組合,則以主音性別來決定歸屬;例如,小事樂團(ELT)和美夢成真(DCT)的主音是女性,故被分為紅組。
節目一般長達四個多小時,分為兩個部分。本次第60屆前半部分(第1部)為19:15-20:55;後半部分(第2部)為21:00-23:45(日本時間),中間空檔插撥新聞。
NHK紅白歌合戦』(エヌエイチケイこうはくうたがっせん)は、NHKが(1953年昭和28年)12月第4回から)毎年12月31日大晦日)の夜に生放送する男女対抗形式の音楽番組。通称は「紅白」。会場は(1973年昭和48年)・第24回から)NHKホール。テレビ放送は1953年昭和28年)1月2日第3回)からである。デジタル双方向機能対応番組。




看nhk 寫二戰倫敦日官 提良心 正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正,是也。止,一以止。一鄄正,古文正,二,二,古上字。一鄄鹃,古文正,一、足,足者,亦止也。”
注音
釋義
(一)zheng4《廣韻》之盛切,去勁章。耕部。 (1) 正中;平正;不偏斜。《說文‧正部》:“正,是也。”饒炯部首訂:“‘正’下云‘是也’。‘是’下說‘直也’,義即相當無偏之謂……《書》云:‘無偏無 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亦是意也。”清郝懿行《爾雅義疏‧釋詁下》:“《考工記‧韗人》注:‘正,直也。’《文選‧東 京賦》注:‘正,中也。’中、直皆‘是’之義也。”《書‧說命上》:“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唐吳兢《貞觀政要‧論君道》:“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 而下亂者。”魯迅《而已集‧略論中國人的臉》:“周的孟軻就用眸子來判胸中的正不正。”
(2)合規範,合標準。《論語‧子罕》:“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又《鄉黨》:“割不正不食。”
(3)正直,公正(指人的行為)。《論語‧憲問》:“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唐劉知幾《史通‧曲筆》:“何惡直醜正,盜憎主人之甚乎﹖”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三:“從諫者則樂善,樂善則正人日親,憸人日遠。”
(4)純正不雜(多指色、味)。《韓非子‧難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葅,非正昧也,而二賢尚之,所味不必美。” 晉皇甫謐《高士傳‧王倪》:“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清譚嗣同《治言》:“朱似紫而一正一間,碔砆似玉而一貴一 賤。”
(5)善,完善,美好。《儀禮‧士冠禮》:“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鄭玄注:“正,猶善也。”胡培翬正義:“上注云:‘令、吉皆善也。’此‘正’亦是‘善’,故云‘猶善’。《士喪禮》:‘決用正’。王棘注云:‘正,善也。’是正有善義。”
(6)糾正,匡正。《論語‧學而》:“就有道而正焉。”《新序‧雜事一》:“常侍筦蘇與我處,常忠我以道,正我以義。 ”宋王安石《與楊蟠推官書二》:“方當求正乎人,其敢正人乎哉﹖”又校正。《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 鄭玄注:“同、角、正,皆謂平之也。”唐柳宗元《舜禹之事》:“合時月,正曆數,齊律度,量權衡,使天下咸得其用。”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更得宋 人善本,正其錯簡脫訛,支分縷析,各作一圖,其用心亦云勤矣。”
(7)使端正。《論語‧鄉黨》:“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楊伯峻注:“正,使端正。”又《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孔穎達疏:“正,謂矜莊也。”《隋書‧李文博傳》:“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正其末者須端其本。”
(8)治,治理。《禮記‧經解》:“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唐柳宗元《全義縣復北門記》:“居者思正其家,行者樂出其途。”
(9)正法;治罪。《周禮‧夏官‧大司馬》:“賊殺其親,則正之。”鄭玄注:“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論衡‧譴告》:“漢正首匿之罪,制亡從之法。”嚴復《闢韓》:“誠如是,三十年而民不大和,治不大進……正吾莠言亂政之罪可也。”
(10)定,決定,考定。《玉篇‧正部》:“正,定也。”《詩‧大雅‧文王有聲》:“維龜正之,武王成之。”《周 禮‧天官‧宰夫》:“歲終,則令吏正歲會。”鄭玄注:“正,猶定也。”孫詒讓正義:“《說文‧正部》云:‘正,是也。’事必是而後定,故引申之,定 亦曰正。”唐柳宗元《駁復讎議》:“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西遊記》第七十八回:“那老軍聞言,卻才正了心。”
(11)當,當。《廣韻‧勁韻》:“正,正當也。”《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王引之述聞:“正, 當也,謂當仲夏也。”《論語‧陽貨》:“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俞樾平議:“正丘者,當丘也。狐之死也,首必當丘,於 文應云:狐死首正丘,其義方明。”引申為符合,合適。《荀子‧正名》:“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俞樾平議:“正利而為,正義而為,猶《文四 年‧左傳》曰‘當官而行也。’”
(12)正面。與“反面”相對。如: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紅樓夢》第十二回:“(跛足道人)從搭褳中取出個正面反面皆可照人的鏡子來。”
(13)官長;君長。《爾雅‧釋詁下》:“正、伯,長也。”郭璞注:“正、伯皆官長。”《廣韻‧勁韻》:“正,君也。 ”《書‧說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孔傳:“正,長也。”《老子》第四十五章:“清靜為天下正。”高亨正詁:“正,長也,君也。”《國語‧楚語 上》:“天子之貴也,唯其以公侯為官正。”韋昭注:“正,長也。”又指掌獄訟之官。《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鄭玄注:“正, 於周鄉師之屬。今漢有平正丞,秦所置。”
(14)嫡。與“庶”相對。《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掌其政令。”鄭玄注:“正室,適子也。” 《穀梁傳‧隱公四年》:“春秋之義,諸侯與正而不與賢也。”范甯注:“雍曰:‘正謂嫡長也。’”《晉書‧武帝紀》:“自今以後,皆不得登用妾媵以為嫡正。 ”《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
(15)作為主體者。與“副”、“支”等相對。《韓非子‧亡徵》:“正戶貧而寄寓富,耕戰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隋書‧經籍志一》:“為正副二本,藏于宮中。”《水滸全傳》第十一回:“出三千貫信賞錢,捉拿正犯林。”
(16)常例;常法;準則。《管子‧八觀》:“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魚鱉雖多,罔罟必有正。”《商君書‧開塞》:“訟 而無正,則莫得其性也。”高亨注:“正,指不偏向一方的正確標準。”《韓非子‧主道》:“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陳奇猷校注:“謂虛則得知人內在 之誠,靜則可為彼動者之準則。”又古代兵法術語。與“奇”相對。如:在兵力部署上,以牽制為正,突擊為奇;以進攻防禦為正,偵察、警戒為奇。在作戰方法 上,以正面作戰為正,在敵側翼和後方作戰為奇;以正面突擊為正,包圍、迂迴為奇,等等。《孫子‧勢篇》:“三軍之,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曹操注:“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李筌注:“當敵為正,傍出為奇。”梅堯臣注:“動為奇,靜為正。”《史記‧田單列傳》:“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 奇勝。”裴駰集解:“魏武帝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也。正者當敵,奇兵擊不備。”宋陳亮《李靖》:“兵有正有奇,善審敵者,然後識正奇之用,敵堅則用 正,敵脆則用奇。”
(17)大略;大要。《廣雅‧釋言》:“正、略,要也。”
(18)聽從;受教。《周禮‧夏官‧序官》:“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於公司馬。”鄭玄注:“正,猶聽也。”《國語‧越語下》:“皇天后土、四鄉地主正之。”俞樾平議:“正,猶聽也。”《禮記‧文王世子》:“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
(19)止,停止。《詩‧邶風‧終風序》:“見侮慢而不能正也。”鄭玄箋:“正,猶止也。”又《小雅‧賓之初筵》“屢 舞僛僛”毛傳:“僛僛,舞不能自正也。”陸德明釋文:“注本‘正’或作‘止’。”《世說新語‧文學》:“正當得兩,入三便亂。”又《儉嗇》:“郗公曰:‘ 汝正當欲得吾錢耳。’”
(20)與“負”相對。如:正數;正號;正極。
(21)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大小都相等。如: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多邊形。
(22)正書或正楷。漢字字體的一種,即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它是由隸書演變來的,也叫楷書或真書。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六引竇黹自躯鲨伛《述書賦上》:“稚恭名齊逸少,墨妙所宗,善草則鷹搏隼擊,工正則劍鍔刀鋒。”
(23)古代數目名。《孫子算經》卷上:“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陔,萬萬陔曰秭,萬萬秭曰穰,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
(24)古代指“斗建”,即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時辰。《素問‧六節藏象論》:“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王冰注:“正,斗建也。”
(25)副詞。1.相當於“恰”、“衹”、“僅”。《韓非子‧十過》:“夫虞之有虢也,如車之有輔。輔依車,車亦依輔,虞、虢之勢正是也。”《北史‧劉璠傳附劉行本》:“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卿等正解讀書耳。’”魯迅《書信‧致楊霽雲
(26)連詞。相當於“即使”、“縱使”。《漢書‧終軍傳》:“且鹽鐵,郡有餘臧,正二國廢,國家不足以為利害。”王 念孫雜志:“正,猶即也。言即廢二國之鹽鐵,亦無關國家之利害也。”《世說新語‧文學》:“阮(光祿)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宋蘇軾《乞將上供封樁斛豆钫斗應副浙西諸郡接續糶米劄子》:“今既秋田不種,正使來歲豐稔,亦須七月方見新穀。”
(27)政治;政教。後作“政”。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正,栏借為政……《(《書》)微子》:‘亂正四 方。’《史記》作‘政’。《書大傳》‘諸侯之有不率正者’注:正,政也。”《商君書‧更法》:“討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漢書‧陸賈傳》:“夫秦失其 正,諸侯豪桀並起。”顏師古注:“正,亦政也。”宋王安石《寓言十五首》之七:“彼哉負且乘,能使正日微。”
(28)通“證”。1.憑證;證明。《儀禮‧士禮》:“女出于母左,父西面戒之,必有正焉,若衣若笄。”胡培翬 正義引盛世佐曰:“以物為憑曰正。”《楚辭‧九章‧惜誦》:“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陸侃如等注:“正,同證,證明。”2.徵驗;判斷。《孟 子‧公孫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楊伯峻注:“王夫之《孟子稗疏》謂‘正’讀如《儀禮‧士昏禮》‘必有正焉’之‘正’。正者,徵 也,的也,指物以為徵準使必然也。”《荀子‧解蔽》:“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間疑玄之時正之。”
(29)通“整(<現代音>zheng3<\/現代音>)”。1.整頓;整理。《管子‧弟子 職》:“右手執燭,左手正櫛。”郭沫若等集校:“王筠云:正讀如整,整理之也,謂櫛之餘皆剔去之,斯時之燭,復向上之舊矣。”唐柳宗元《時令論》:“正貴 戚近習,罷官之無事者。”2.舊式收據於數尾加一“正”字或“整”字,以表示後無餘數。
(30)通“誠(<現代音>cheng2<\/現代音>)”。誠實。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 聲‧鼎部》:“正,栏借為誠。”《管子‧心術下》:“正心在中不可匿。”俞樾平議:“正心者,誠心也。《論語‧述而篇》:‘正唯弟子不能學也。’鄭注 曰:‘魯讀正為誠。’是‘正’與‘誠’古得通用。誠心在中,則自不可得匿矣。”《孟子‧萬章下》:“(齊宣)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楊伯峻 注:“(正),此處亦當讀為誠。”
(31)姓。《廣韻‧勁韻》:“正,姓。”《通志‧氏族略三》:“正氏,亦作政。子姓。宋正考父之後。”《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韋昭注:“正考父,宋大夫,孔子之先也。”
(二)zheng1《廣韻》諸盈切,平清章。耕部。 (1) 通“征”。1.征伐;征戍。《詩‧商頌‧玄鳥》:“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墨子‧明鬼下》:“天下失義,諸侯力正。”孫詒讓閒詁:“畢(沅) 云:‘正,同征。’詒讓案:《節葬下篇》作征,字通。”《禮記‧燕義》:“司馬弗正。”孔穎達疏:“正,役也……司馬不得征役之也。”唐柳宗元《辯侵伐 論》:“是故以無道而正無道者有之,以無道而正有道者有之。”2.賦稅;抽稅。《周禮‧夏官‧司勳》:“惟加田無國正。”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正謂稅也。 ”陸德明釋文:“正,本亦作征。”《管子‧戒篇》:“關幾而不正,市正而不布。”許維遹注:“正,讀為征。”郭沫若等集校:“《霸形篇》作‘關譏而不正, 市書而不賦。’《小巨篇》作‘關市幾而不正,廛而不稅。’《五輔篇》作‘關譏而不征,市廛而不稅。’”
(2)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集韻‧清韻》:“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清 黃生《字詁‧正》:“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為歲首,蓋準此以為標的,故曰正,猶言斗柄所指之月也。”《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 傳:“月正,正月。”《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帥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鄭玄注:“正歲,謂夏之正月。”宋葉夢得《八聲甘州‧正月二日 作(是歲閏正月十四纔立春)》:“又新正過了,問東風、消息幾時來﹖”又正朔。《廣韻‧清韻》:“正,正朔。”《漢書‧郊祀志上》:“文帝怠於改正服鬼神 之事。”顏師古注:“正,正朔也。”
(3)射的;箭靶的中心。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正,本訓當為侯中也。象方形,即曰止,亦矢所止 也。”《小爾雅‧廣器》:“射有張布謂之侯,侯中者謂之鵠。鵠中者謂之正。正方二尺。”《詩‧齊風‧猗嗟》:“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朱熹注:“正,設的 於侯中而射之者也。”《禮記‧中庸》:“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陸德明釋文:“正、鵠皆鳥名也。”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二:“正者, 《大射儀》注云:‘正亦鳥名。’齊、魯之間名題肩曰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為雋,故射取名焉。此與鵠取義同也。”引申為目標。《馬王堆漢墓帛書‧ 經法‧道法》:“刑(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匿正矣。”
(4)白晝。《詩‧小雅‧斯干》:“噲噲其正,噦噦其冥。”鄭玄箋:“正,晝也。”按:朱熹《詩集傳》云:“正,向明之處也。”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眺,壇坫, 迨

Divisadero is a novel by Michael Ondaatje, first published 17 April 2007 by McClelland and Stewart. 眺兩相隔一世紀的破碎家庭之故事….

Divisadero, one of Michael Ondaatje's characters helpfully informs us, is a street in San Francisco, a former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open area of the Presidio. Then again, the character tells us, perhaps the name comes from the Spanish divisar, meaning to "gaze at something from a distance," from a vantage point where one can see far.

翁 達傑(Michael Ondaatje)第五部力作《分界》(Divisadero)。 Divisadero是舊金山街名,原為市區與要塞區(Presidio)分界,意味過去和現在交疊的灰色地帶。另指逃脫、避難,代表邊界上的避難地。在 西班牙文中,「分界」和「遠眺」(divisar)字根相同,書名宛若鑽石切面,折射多重歧義炫光。


眺:遠望。如:眺望﹑登高遠眺。唐˙杜甫˙喜晴詩:出郭眺四郊,肅肅春增華。


遠望、眺望遠處。孔子家語˙卷八˙辯樂解:有所睪然高望而遠眺,曰:丘得其為人矣。文選˙趙至˙與嵇茂齊書:乘高遠眺,則山川悠隔。


瞻看眺望,遠望。明˙無名氏˙四賢記˙第十六齣:到如今黃臺抱蔓都消耗,帝鄉縹緲空瞻眺,剩得我雨外孤鳩入鳳巢。聊齋志異˙卷十二˙粉蝶:飯已,因與瞻眺,見園中桃杏含苞,頗以為怪。


壇坫
注音一式 ㄊㄢˊ ㄉ|ㄢˋ




會盟的壇臺。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




舉行法事的壇場。




文人集會的場所或文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蕭山毛西河奇齡、錢唐毛稚黃先舒、遂安毛會侯際可,俱以文章雄東南壇坫。」




議壇、輿論界。清˙顧炎武˙復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東林覆轍。」




(1).會盟的壇台。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桓公朝天下,會諸侯, 曹子( 曹沫)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 明宋濂《燕書》之二三:“ 襄公曰:'人皆相率,約君以禮,子奈何欲興戎乎?壇坫之間,玉帛交錯,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謂我何?'”

(2).指談判場所。李大釗《國民之薪膽》:“ 日本於此次交涉,以區區一紙恫嚇之書,居然索我巨量之權利於壇坫俎豆之間,所獲不可謂不豐。”《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公電·陳光遠請力爭青島電》:“合全國之心,結全國之力,一致對外,猶懼不足以爭勝壇坫,保全海疆。”

(3).法壇。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受道的人﹞環繞壇坫,不斷地口中念念有詞,向神祇懺悔。”

(4).指文人集會或集會之所。明方孝孺《宋山言墓表》:“自長洲韓公以文學為海內宗,群士壇坫,莫盛於吳中。” 清姚鼐《祝袁簡齋八十壽》詩:“先生築舘冶城隈,壇坫爭趨末座來。”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橋東錄》:“ 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壇坫無虛日。”

(5).引申指文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 康熙間, 蕭山毛西河奇齡、 錢唐毛稚黃先舒、 遂安毛會侯際可,俱以文章雄長東南壇坫。” 蔣信《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簫心劍氣總鍾情,壇坫流傳領袖名。”

(6).指文壇上的領袖地位或其聲望。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三》:“近日吳文中始從顧陸探討得來,百年壇坫,當屬此生矣。” 清查慎行《到廣州贈大中丞佟陶庵》詩:“節鉞威名行地遠,文章壇坫比官高。”

(7).指講壇或輿論界。清顧炎武《复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東林覆轍,目所親見,有斷斷不為者耳。”

曾祖父時,穿井及丈,得古甕二,高約二尺,腹大口小,蓋以磚,內貯清水;余少時猶及見之。余居被毀,遷徙流離,未知棄置何處!


「臺灣志略」載:『康熙二十三年,福建陸路提督萬正色有海舟將之日本,行至雞籠山後,為東流所牽,抵一山漸息。迨後水轉西流,其舟仍回至廈門。此則所謂萬水朝東者也』。


 1.   部首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ㄉㄞˋ
 漢語拼音 d i  注音二式 d i


及、等到。詩經˙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其吉兮。」唐˙柳宗元˙三戒˙序:「竊時以肆暴,然卒於禍。」


趁、乘。表示時間。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士如歸妻,冰未泮。」文選˙陸機˙弔魏武帝文:「營魄之未離,假餘息乎音翰。」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恆,檢,奕偞,自我鞭笞天下,骨體,棰拊,入世,出世,一片蛋糕

好貨

古代在飲宴時,為表示友好而贈送給客人的禮品。 《左傳·昭公五年》:“宴有好貨,飧有陪鼎。” 孔穎達疏:“謂主國宴賓以貨財為恩好,謂衣服車馬在客所無者與之也。” 《國語·周語二》:“使郤至告慶於。未將事, 王叔簡公飲之酒,交酬好貨皆厚。”1. 貪愛財物。 《孟子·梁惠王下》:“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讀子桓'客子常畏人',及答吳朝歌、 鐘大理書,似少年美資負才性,而好貨好色,且當不得恆享者。”2. 指貪財的人。 《書·盤庚下》:“朕不好貨。” 孔傳:“我不任貪貨之人。”


xiè  ㄒㄧㄝˋ
1. 美貌。
2. 恐惧而惶恐。

 打人的刑具。《史記‧陳涉世家》:“執敲朴以鞭笞天下。”司馬貞索隱引臣瓚云:“短曰敲,長曰朴。”

1.   部首 木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ㄔㄨㄟˊ
 漢語拼音 chu   注音二式 chu i


短的木杖、棍棒。莊子˙天下:「一尺之,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用木杖捶打。周禮˙天官˙腊人「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膴胖之事」句下鄭玄˙注:「之而施薑桂。」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ㄈㄨˇ
 漢語拼音 f   注音二式 f 

撫摸。漢書˙卷三十五˙吳王劉濞傳:「獨悔,業已拜,因其背。」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六:「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拍打﹑輕擊。書經˙益稷:「予擊石石,百獸率舞。」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公楹而歌。」

撫育。通「撫」。詩經˙小雅˙蓼莪:「母兮鞠我,我畜我。」

撫慰﹑撫恤。左傳˙宣公十二年:「王巡三軍,而勉之。」戰國策˙齊策四:「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愛子其民。」

器物的把柄。禮記˙少儀:「刀卻,刃授穎,削授。」

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即搏。周禮˙春官˙大師:「帥瞽登歌,令奏擊。」


 2. 
 注音一式 ㄔㄨㄟˊ ㄔㄨˇ
 漢語拼音 chu  ch   注音二式 chu i ch 
一種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罰。漢書˙卷五十一˙路溫舒傳:「楚之下,何求而不得?」亦作「捶楚」、「箠楚」。



 1. 鞭笞
 注音一式 ㄅ|ㄢ ㄔ
 漢語拼音 bi n ch   注音二式 bi n ch 
 相似詞  鞭撻  鞭策  相反詞 
用鞭子抽打。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吒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馬不能行十里,共故之。」亦作「鞭打」。
鞭策驅使。漢書˙卷四十三˙陸賈傳:「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
 2. 鞭笞天下
 注音一式 ㄅ|ㄢ ㄔ ㄊ|ㄢ ㄒ|ㄚˋ
 漢語拼音 bi n ch  ti n xi   注音二式 bi n ch  ti n shi 
鞭策驅使天下百姓。漢書˙卷四十三˙陸賈傳:「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漢˙賈誼˙過秦論:「執棰拊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2.   部首 大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ˋ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大。說文解字:「,大也。」詩經˙大雅˙韓:「奕奕梁山,維禹甸之。」

美好的樣子。唐˙皮日休˙桃花賦:「或偞而作態,或窈窕而騁姿。」

積累的。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傳:「宣世之德,履丕顯之祚。」晉˙陶淵明˙閑情賦˙序:「綴文之士,代繼作。」

嫻熟。詩經˙商頌˙那:「庸鼓有斁,萬舞有。」鄭玄˙箋:「其干舞又閑習。」


圍棋。通「弈」。論語˙陽貨:「不有博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唐˙韓愈˙畫記:「飲食服用之器,壺矢博之具。」




長久的﹑不變的。如:「心」。孟子˙梁惠王上:「無產而有心者,惟士為能。」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然物有姿,而思無定檢。」

平常的﹑普通的。莊子˙大宗師:「是物之大情也。」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梁鴻傳:「鄰家耆老,見鴻非人,乃共責讓主人,而稱鴻長者。」平常的;普通的。《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道經》:“名,可名也,非恆名也。”《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形貌奇偉,骨體不恆。”《聊齋志異‧耿十八》:“守固佳,嫁亦恆情。”"人見其書非世所恆習而不切於用也皆笑之亦不顧。" 崔述談其父

長久不變的意志。如:「持之以」。論語˙子路:「人而無,不可以作巫醫。」文選˙崔瑗˙座右銘:「行之苟有,久久自芬芳。」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震()上。表長久不變之道。

姓。如漢代有


副詞。1.經常;常常。《書‧伊訓》:“敢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孔傳:“常舞則荒淫。”《晉書‧隱逸傳‧陶潛》:“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明朱鼎《玉鏡臺記‧赴官》:“赤心一點,恆自憂國憂民。”2.嘗,曾經。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二:“蔡中郎《陳 政要七事》:‘恆思皇后祖載之時,東郡有盜人妻者,亡在孝中,本縣追捕,乃伏其辜。’此恆字,猶曾也,嘗也。恆既訓常,而嘗與常通,轉相訓也。”



 
骨體

1. 骨架軀體。《荀子·榮辱》:“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形貌奇偉,骨體不恒。” 餘懷 《板橋雜記·麗品》:“美而豔,豐而柔,骨體皆媚,天生尤物也。”

2. 比喻字的骨架。 薑夔 《續書譜·真》:“橫直畫者,字之骨體,欲其堅正勻浄,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

3. 比喻文章的雄健風格。 章炳麟 《校文士》:“若其( 龔自珍 )文詞側媚,自以取法晚周諸子,而佻達無骨體。”

4. 有骨氣。 王世貞 《贈石給事拱辰》詩:“餘本骨體人,為君重踟躕。”

5. 古代供祭祀、宴饗用的牛羊的肢體和頭之外的其他部分。《禮記·曲禮上》“左殽右胾” 鄭玄 注:“殽,骨體也。”一說指帶骨的熟肉。 孔穎達 疏:“熟肉帶骨而臠曰殽。”《資治通鑒·陳武帝永定元年》:“戊子, 太祖 神主祔太廟。七廟始共用一太牢,始祖薦首,餘皆骨體。”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檢,書署也。从木,僉聲。”
注音
釋義
(一)jian3《廣韻》居奄切,上琰見。談部。 (1) 古代封書題籤。《急就篇》第十三章:“簡札檢署槧牘家。”顏師古注:“檢之言禁也。削木施於物上所以禁閉之,使不得輒開露也。”《說文‧木部》:“檢,書 署也。”徐鍇繫傳:“檢,書函之蓋也。”段玉裁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王筠句讀:“以木為函,復題署函上以禁閉之也。”朱駿聲通訓定聲:“藏之而巾 钫票題之謂之檢。”《廣韻‧琰韻》:“檢,書檢,印窠封題也。”《後漢書‧公孫瓚傳》:“(袁紹)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檢,文稱詔書。”唐陸龜蒙《和襲美江 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 (2)法度。《篇海類編‧花木類‧木部》:“檢,法度。”《荀子‧儒效》:“禮者,人主之所以為臣寸尺尋丈檢式也。”梁啟雄柬釋引王念孫曰:“檢、 式,皆法也……是檢與式同義。言治人以禮,如寸尺尋丈之法度也。”《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李善注引《蒼頡篇》 曰:“檢,法度也。”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為之檢。”
(3)品行;節操。《三國志‧蜀志‧向朗傳》:“初,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以吏能見稱。”又《魏志‧曹仁傳》:“仁少時不脩行檢。”
(4)約束;限制。《字彙‧木部》:“檢,檢束也。”《書‧伊訓》:“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孔穎達疏:“檢,謂自攝歛也。”《北史‧裴駿傳》: “(駿)弱冠,通涉經史,方檢有禮度,鄉里宗敬焉。”康有為《大同書》第六章:“其雖無實事,但偶涉不檢而見疑者,或鞭笞,或?詈,或逼縊,官皆不問也。”
(5)考查;察驗。《字彙‧木部》:“檢,校也。”《漢書‧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宋司馬光《進五規狀》:“而檢勘 出身,比類資序,其於審官,不亦遠乎﹖”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二:“歐陽(修)為文,亦檢故事出處,然後下筆,蓋自重其文,當如此。”
(6)文書草稿。《字彙‧木部》:“檢,今俗謂文書蒿鄄木為檢子。”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狀檢瀛王親筆,甚有改竄勾抹處。按《舊五代史》:‘應 順元年四月九日己卯,鄂王薨。庚辰,以宰相劉日钫旬判三司。’正是十日,與此檢無差。”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凡公家文書之稿,中書謂之草,樞密 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
(7)揀,挑選。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謙部》:“檢,《一切經音義》六引《廣雅》:‘檢,拈也。’”明方孝孺《與王先生書》:“於書篋中檢得武王戒書 一編,因略加整次納上。”《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鴨和肉都檢上好的極肥的切來。”《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
檢日子請喜酒。”
(8)拾取。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引《蒼頡篇》云:“檢,亦攝也。”明方以智《物理小識‧蛤介》:“蛤蚧為人得,即自嚙其尾。以月首上寅可檢,以是日交也。”魯迅《吶喊‧故鄉》:“你夏天到我們這裏來,我們日裏到海邊檢貝殼去。”
(9)擾。《篇海類編‧花木類‧木部》:“檢,扰也。”
(10)等同;齊比。《爾雅‧釋言》:“檢,同也。”郭璞注:“模範,等同。”《管子‧山權數》:“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此檢數百里之地也。”尹知章注:“檢,猶比也。以此龜為用者,其數可比百里之地。”
(11)姓。《通志‧氏族略五》:“檢氏,漢末勾章尉檢某,見《姓苑》。”《萬姓統譜‧琰韻》:“檢,見《姓苑》。漢檢其,句章尉。”



こう‐きゅう〔‐キウ〕【恒久】

    ある状態が永く変わらないこと。永久。「―の平和」
こうきゅうてき【恒久的】
[形動]いつまでもその状態が続くさま。「―な政策」「―に存在する太陽」
こうきゅうてきしせつ【恒久的施設】
国内の外国法人への課税を国内と外国のどちらで行うべきかの基準となる概念。外国法人が国内に工場や事務所、代理人などの恒久的施設を有していれば、各国との租税条約や国内法に基づき、国内での課税分が増加する。一方で、倉庫など、単に物品を保管する場所等は恒久的施設に該当しないなど、線引きが難しく、裁判等でも争われる。PE(Permanent Establishment)。
こうきゅうほう【恒久法】
有効期間を限らないで制定された法令。⇔限時法



 一片蛋糕= piece of cake

Something easily accomplished, as in I had no trouble finding your house--a piece of cake. This expression originated in the Royal Air Force in the late 1930s for an easy mission, and the precise reference is as mysterious as that of the simile easy as pie. Possibly it evokes the easy accomplishment of swallowing a slice of sweet dessert.twinkie, quickie, piece of cake

蘋論:猛男秀不過一片蛋糕


昨天蘇嘉全在第一時間出面為妻子10年前的生日宴上看猛男秀而道歉。蘇嘉全學得很快,一改上次豪華農舍事件時強掰硬拗傷及蔡英文的錯誤,這次不囉唆,先道歉再說。
其實10年前在生日宴看猛男秀既不犯法,也無關道德是非;那時也不知道蘇嘉全後來要選副總統,是件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頂多是「社會觀感不好」。跟豪華農舍事件比起來,猛男秀根本是「一片蛋糕」小題大做。
民主社會對正副總統及候選人的要求很高,光守法不夠,還要道德鮮少瑕疵,但僅守住道德的基本底線遠遠不足,社會還期待他們人格正直、操守廉潔、心靈高尚、風格優雅。這固然是民主社會長處,但不可過度要求到失去人性地步,像是要求候選人像苦行僧節衣縮食,自我鞭笞
邱 毅拿出蘇妻觀看猛男秀的照片,目的在引起選民對蘇妻的反感,然後轉移成對蘇嘉全的反感,然後再轉移成對蔡英文的反感。這個目的能達成嗎?不能!轉了那麼一 大圈,反感老早消蝕一空;況且選民並不認為10年前蘇妻在宴會上看猛男秀有什麼失格之處。台灣的民俗是可以接受這樣的情境,例如婚喪喜慶典禮上演出電子花 車、脫衣舞、鋼管秀等,名為娛樂當事人或往生者,其實是取悅來賓並讓弔者大悅。

窮追猛打恐引反感

如 果邱毅或藍色名嘴們過度運作,只會造成反作用力讓選民同情蘇嘉全。先前猛攻蘇的豪華農舍案,時間過長、招式用老就發現產生反彈而趕緊叫停。須知假農舍在台 灣很普遍,國民黨政要也所在多有,屬於法律灰色地帶,邱毅等緊咬不放當然會引起反感。藍嘴們也學到教訓,並未對猛男秀窮追猛打。看來蘇嘉全、民進黨和藍嘴 們都從民主機制中,學到分寸的拿捏和中道的掌握。
民主政治是種俗世政治,雖把領導人的規格定得很高,但也必須接受領導人的人性弱點,例如柯林頓的好色成性。一味的拉高道德聲調以打擊競選對手,會讓人討厭,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包括訓斥別人的人。
藍嘴們想要藉猛男秀激起選民「泛道德民粹主義」的意識,以打擊蔡、蘇的選情。這想法很危險,也沒什麼正當性,見好就收吧!


****

中國“入世”十年來的“大置換”中國《第一財經日報》徐以升:以內部實體資產置換對外金融資產,是“入世”十年來中國對外資產和負債的主變化邏輯,而這種成本大於收益的開放模式已走到盡頭。“入世”對今日中國改革的啟示中國城市戰略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易鵬:推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策層,在當時是承受著​​巨大壓力的。現階段的中國改革,也需要決策層保持魄力和勇氣,面對各種阻撓改革的挑戰。


1. 入世
注音一式 ㄖㄨˋ ㄕˋ
漢語拼音 r  sh 注音二式 r  sh
置身於紅塵俗世之中。清˙全祖望˙梅花嶺記:「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長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紅樓夢˙第一回:「想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賢愚不肖者,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