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鬘 阿羅漢 阿羅野 曠 曠野 曠代 曠日持久

電飯鍋開啟“定制革命”——告別“廠商口味”,我的嘴巴我做主!
日本電飯鍋的“內膽競爭”日持久。炭鍋、銅鍋、嵌鐵鍋、
遠紅外金剛石塗層銀鍋、砂鍋——2011年各種電飯鍋紛紛上市,甚至還出現了鑄鐵式樣的南部鐵鍋“羽釜”,除了其形狀外,超過2kg的重量也引發了話題……
 
 
 
曠代雄才張靜江


 42. 日持久
 注音一式 ㄎㄨㄤˋ ㄖˋ ㄔˊ ㄐ|ㄡˇ
 漢語拼音 ku n  r  ch  ji   注音二式 ku ng   ch  ji u
 相似詞 空費時日  相反詞 指顧成功、速戰速決
歷時長久,拖延時日。三國志˙卷六十五˙吳書˙華覈傳:「日持久,則軍糧必乏。」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我軍方來,氣勢方銳,若不乘機進擊,日持久,則勝負未可知矣。」亦作「日彌久」。



 39. 
 注音一式 ㄎㄨㄤˋ ㄖˋ
 漢語拼音 ku n  r   注音二式 ku ng  
歷時。漢書˙卷五十一˙賈山傳:「為阿房宮之殿……吏徒數十萬人,日十年。」
終日。淮南子˙原道:「夫臨江而釣,日而不能盈羅。」
荒廢時日。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日若彼,用力若此,豈非深固根蒂不拔之道乎?」
1. 曠代
注音一式 ㄎㄨㄤˋ ㄉㄞˋ
漢語拼音 ku  d 注音二式 ku ng d
前所未有,當代無可比擬。南朝宋˙謝靈運˙傷己賦:「丁曠代之渥惠。」亦作「曠世」。

寬廣、空闊。如:「野」。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詩:「野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杜甫˙除草詩:「自茲藩籬,更覺松竹幽。」

開朗、豁達。如:「心神怡」。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忠臣則酸鼻流涕,義士則若發矇。」唐˙元稹˙春晚寄楊十二兼呈趙八詩:「獨此愛時景,懷雲外心。」

適婚而無配偶的。如:「男怨女」。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夫。」

空缺、荒廢。如:「課」、「職」、「日廢時」。孟子˙離婁上:「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唐˙韓愈˙爭臣論:「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其職。」

隔。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庭不山,不直地。」漢˙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自夏涉玄冬,彌十餘旬。」


無妻的成年男子,或無夫的成年女子。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也。」
---
學者擇地者,所謂向阿羅漢。云何名為 地?所謂地者,愛種是也。學者執信擇選善地,除愛根本自致成道,是故說,學者擇地也。捨鑑取天者,學人修行,從此世間上至諸天,披求愛本永斷無餘,天龍鬼 神八部將軍,其有愛者皆能除斷,是故說,捨鑑取天也。善說法句,能採德華者,句身味身分別義理一一剖判,以無礙智解諸縛著,猶如學人採致眾華以為鬘飾,賣 既得價,觀者無厭,善說法句亦復如是,敷演玄微廣採眾妙,是故善說法句也。」(CBETA, T04, no. 212, p. 708, b28-c16)

あらの【阿羅野/曠野】
ツイートする Facebook にシェア 

    江戸中期の俳諧集。山本荷兮(やまもとかけい)編。3冊。元禄2年(1689)刊。芭蕉をはじめとする発句735句と、歌仙10巻を収める。芭蕉晩年の特徴である「軽み」の兆しがみられる。俳諧七部集の一。曠野集。



. 阿羅
 注音一式 ㄚ ㄌㄨㄛˊ ㄏㄢˋ
 漢語拼音   lu  h n 注音二式   lu  h n
佛教的果位。為梵語arahan的音譯。意為殺賊、應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羅漢是究竟的解境界,與佛果無別,但大乘佛教興起後,將阿羅漢貶低,視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還有菩薩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傳˙卷五:「說法已竟,便得阿羅漢。」亦稱為「羅漢」。



あらかん【×阿羅漢】
ツイートする Facebook にシェア 

    (梵)arhat の音写。応供(おうぐ)と訳す。尊敬を受けるに値する人の意》
     のこと。仏の十号の一。
     小乗仏教の最高の悟りに達した聖者。もはや学ぶことがないという意味で、無学ともいう。羅漢。

1.   部首 髟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21
注音一式 ㄇㄢˊ
漢語拼音 m 注音二式 m


頭髮秀美。集韻˙平聲˙桓韻:「,髮美貌。」


以線貫穿成的花環,用來裝飾頭部或身體。俗稱為「華」。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華論:「花者,西國人,嚴身之具也。梵語云:『麼羅,麼,音莫可反,此譯為花。』五天俗法取草木時,花暈澹成彩,以線貫穿結為花,不問貴賤,莊嚴身首以為飾。」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犒 袱 衭 幞 袈裟大袈裟



 每隊各有歌頭,以彩旗為號,唱和杵歌等曲,以相兩街,居民各以彩段錢酒為犒。又命象院教象前導朱旗,以二金三鼓為節,各有袱頭紫衣蠻奴乘之,手執短钁,旋轉跪起,悉如人意。市井因競市繪塑小象,以饋遺四方。



1.   部首 牛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ㄎㄠˋ
 漢語拼音 k o  注音二式 k u


慰勞、酬賞。如:「軍」、「勞」、「賞」。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師。」三國演義˙第九回:「允乃大軍士,設宴於都堂,召集眾官,酌酒稱慶。」



 ● 幞fú ㄈㄨˊ1. 〔~頭〕古代男子用的一種頭巾。 2. 同“袱”。


 
(1)婦女的包頭巾。《爾雅‧釋器》“婦人之褘謂之縭”清郝懿行義疏:“登州婦人絡頭用首帕,其女子嫁時以絳巾覆首,謂之袱子。”元方回《夜發長山豅》:“好奇引吭窺,畏寒縮頸坐。首取帛為袱,體用衾自裹。”
(2)用來包裹、覆蓋衣物的布塊。《正字通‧衣部》:“袱,包袱。”宋王明清《摭青雜說》:“尋得一小袱,封記如故。”《紅樓夢》第三十四回:“(黛玉)走至鏡台,揭起錦袱一照,只見腮上通紅。”
「包衭款款」似應為包袱



多義
衣服的前襟。
the lapel of a garment
【說文】襲,也。 又【玉篇】襲,袴也。 又【博雅】襓,劒衣也。
(1)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邊。《說文‧衣部》:“襲,左衽袍。”又為尸體穿衣服。《釋名‧釋喪制》:“衣尸曰襲。 襲,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儀禮‧士喪禮》:“乃襲三稱,明衣不在筭。”鄭玄注:“遷尸於襲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紐。”《禮記‧雜記上》:“子 羔之襲也,繭衣裳與稅衣纁袡為一。”孔穎達疏:“此明大夫死者襲衣稱數也。”清顧炎武《日知錄‧停喪》:“襲也,歛也,殯也,皆以期成乎葬者也。”
(2)衣上加衣,穿衣。《禮記‧內則》:“寒不敢襲,癢不敢搔。”鄭玄注:“襲,重衣。”《文選‧司馬相如〈上林 賦〉》:“於是歷吉日以齋戒,襲朝服,乘法駕。”郭璞注引司馬彪曰:“襲,服也。”宋蘇軾《和歸去來兮辭》:“豈襲裘而念葛,蓋得觕而喪微。”又將敞開的 衣服繫結上。《禮記‧喪服小記》:“袒,降踊,襲絰於東方。”孔穎達疏:“謂掩所袒之衣。”





. 袈裟
注音一式 ㄐ|ㄚ ㄕㄚ
漢語拼音 ji  sh 注音二式 ji  sh
相似詞 法衣、僧衣 相反詞 
出家人的法衣。梵語kaya的音譯。意指不是正色。佛教戒律規定,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須染色,不可著正色衣服。因用長方形布片連綴而成,宛如水稻田的界畫。亦稱為「福田衣」、「蓮華衣」、「水田衣」、「無垢衣」。





--2010

日語中有“抖開大包袱皮”這種說法,一般用來表示吹牛皮、說大話、誇海口等。通常用於貶義。但是有時候還是需“大包袱皮”
這東西的。這不,前幾天和一郎開發部長就聊到了這個話題……

おお‐げさ〔おほ‐〕【大××裟】


發音是oogesa

    [名]《「おおけさ」とも》
    大きな袈裟。
    刀などで袈裟がけに人を斬ること。
    「肩先より背骨まで、―に切り放せば」〈浄・浪花鑑
    [形動][文][ナリ]物事を実質以上に誇張するさま。また、誇張されたさま。おおぎょう。「―に驚いてみせる」「―な飾りつけ」